正文 第20章 寬容激勵——用寬廣的胸懷激發無限的鬥誌(3 / 3)

下屬偶爾冒犯上司,往往並非出於故意。如果你“尊顏大怒”,不僅讓當事人下不了台,自己也會給人留下沒有涵養、蠻橫粗野的印象;而大度地寬恕下屬,則既可解除當事人的尷尬,更會增加下屬對你的敬佩,融洽你們之間的關係。

寬容代表著一種淡泊明誌的人生觀。如果你能寬容地對待別人無意的傷害,你將得到最誠摯的祝福;如果能寬容地對待下屬小小的失誤,你將贏來百倍的尊敬。學會了寬容,你看到的永遠是風過群山花開滿天的燦爛;學會了寬容,你的胸口不會再隱隱作痛,麵對打擊,不再耿耿於懷,麵對誘惑,不再患得患失;學會寬容,那將是一種福氣。

認錯的總經理

有一位總經理脾氣比較暴躁,對工作卻是一絲不苟。如果他看到某個部門經理工作不負責任,或者令他不滿意,他就會直截了當地指出來。

一次,他又當眾數落了一個部門經理。盡管總經理這樣做是為了工作,部門經理心裏也明白,知道總經理是對事不對人,但是心裏畢竟不是滋味。事後,總經理冷靜下來,知道自己當時太過於衝動了,又聽其他員工解釋說,這個部門平時工作也是十分出色的,隻是因為特殊情況,出了點小錯。於是,總經理馬上實施了“補救”工作。在下班前,他派人把部門經理找來說:“今天委屈你了,首先怪我太衝動,沒有十分了解情況,對你的責備不當,請原諒。不過,你們部門的工作仍需要提高,相信你能做到這一點。”

坦誠的幾句話,使部門經理的心理得到了安慰,同時,又擁有了一種被信任之感,不僅不再覺得委屈,還暗下決心一定要把事情做得很出色。

與離職者握手話別

實力雄厚、信譽頗佳的美國惠普公司,在台北有一家惠普科技公司,擔任該公司總經理的是剛屆“不惑之年”的年輕企業家柯文昌。他管理的惠普公司每年的平均增長率為30%,比惠普公司22%的年平均增長率還要高。如此卓越的人物在人事管理方麵獨樹一幟,能為跳槽的員工從實際著想,不指責、不強留,利索地放人、握手話別,這是柯文昌“互勝”精神的體現。公司高層經理吳傳成想離開惠普,柯文昌聽說此事後一夜未睡,他仔細考慮,分析著惠普的現狀。惠普是美國跨國公司,在台灣地區隻能有一個負責人。吳傳成雖說在公司工作了10年,但做了高層經理後,再也沒有升遷的機會了,這可能是他要離開惠普的直接原因。柯文昌考慮成熟了,待吳傳成正式提出申請時,柯文昌十分爽快地答應了,出乎吳傳成所料。

“完全理解”,柯文昌友好地主動握住吳傳成的手,用一句最古老的格言:“樹挪死,人挪活,你很有實力,在別處發展可能更有前途,再說,我們還是兄弟,今後免不了要相互幫助的。”一席話說得吳傳成淚水差點湧了出來。就這樣,吳傳成去了宏基。接著,人事經理陳逸民也跳槽去了興製公司,柯文昌也同樣十分利索地同他握手話別。

許多人不理解柯文昌此舉,他放走的人都是惠普的棟梁,最起碼也要用各種方法,千方百計使他們留下來,幹嗎這麼輕易地放行?一個離開惠普出去創業的人士說:“惠普每年至少要花1000萬新台幣用在人才培訓上,有的來惠普隻是為了鍍金,學了本事待價而沽。”對此,柯文昌坦然地說:“人家願意來,說明惠普有很大的吸引力。人家想走,強留也不安心。再說,電腦行業本來流動率就高。當初選進的人才不見得都符合惠普的要求,退一步說,一些優秀的人才到外麵去服務,也是惠普對社會的貢獻,這也符合惠普的一貫堅持的互勝精神”。

寬容的餐具製造廠老板

有位叫保羅的人開了一家餐具製造廠,他為人和藹,批評人的手段也很高明。

一次,有位車間主管大衛喝醉了酒來上班,吐得到處都是。有人將他扶到外麵的牆腳下讓他醒酒,這時保羅正好從此處經過,便把他扶進自己的汽車送他回家,到家後他太太嚇壞了。保羅再三向她保證什麼事也沒有。可是她說:“你不知道,保羅先生根本不許下屬在工作時喝醉酒,大衛要失業了,這可怎麼辦?”保羅當時告訴她,大衛不會失業,他本人就是那位保羅先生。聽了保羅的話,她差點昏倒。保羅告訴她,讓她盡全力勸導大衛,同時也希望她在家裏照顧好大衛,以便他在第二天早上能夠照常上班。

大衛第二天果真上班了,他酗酒的壞習慣也從此改過來了。不僅如此,在隨後的一次勞資談判中大衛站在保羅的一邊,給了保羅有力的支持,大衛並且勸說工人們,像往常一樣和氣地簽訂了合同。

日本電機公司的寬容激勵

日本電機公司的情報課長因提供了錯誤的市場信息,致使企業領導作出了錯誤的決策,使企業蒙受了重大的經濟損失。怎樣對待這樣的嚴重錯誤,總經理是這樣考慮的:情報課長可能是根本不稱職,但也可能是“好馬失蹄”,一時大意而判斷錯誤,把他撤職就會毀掉一個人才,何況目前還找不到一個更合適的人選來接替這個職務,一旦撤職會影響工作。於是總經理把情報課長找來,隻告訴他要對這次錯誤作處理,但沒有說具體將怎樣處理,事情就此拖了下來。在以後的一段時間裏,情報課長為了挽回因自己的錯誤給企業帶來的損失,一直兢兢業業地工作,多次提供了很有價值的信息,從而為企業決策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由此可見,他對自己的職務是很稱職的,上次出現的錯誤,隻不過是個意外。

此時,總經理再次把他找來,明確地告訴他,由於他的貢獻,本應給予嘉獎,但因前次的問題還未作處理,故將功抵過,功過抵消,既不嘉獎,也不處分,不升也不降。這樣的處理使情報科長及其他員工都感到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