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尊重激勵——激勵員工的基礎(3 / 3)

7. 尊重每位員工的貢獻

無論這些貢獻是大是小,是多還是少,都不應該忽視他們對團隊所做出的奉獻。打掃工作區環境衛生的保潔員,或是修理機器小部件的修理工,他們都是團隊取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的勞動很重要,給予他們認同感。

8. 尊重員工的不同意見

當員工提出自己的意見時,要認真聽取,讓員工覺得領導是可信任的,對組織有歸屬感。人才流動的頻率高不高,好的人才能否留住,也是某些企業考核管理者業績的標準之一。管理者不能因為部下的工作能力比自己強就把人拒之門外。

企業管理者不願聽取員工意見的大致原因是認為員工能力不足,意見不具備參考價值。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員工能力較你弱或許是事實,但並非他的每個意見都不高明,有些意見可能對方案有補充作用,或者可以通過這些意見本身了解下屬在執行中會有什麼心態及要求。總之,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都有必要認真傾聽員工的不同意見,因為一個人考慮問題不可能十全十美,況且,就怎樣做成一件事來說也很少有標準答案,我們要的是結果,如果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完成一個任務,這不是很開心的一件事嗎?

9. 尊重員工的人格,不開與員工人格有關的玩笑

對殘疾人,或者是在對身高、長相、視力等生理方麵有缺陷的人不能當眾、背地裏取笑。一個管理者能否恰當地運用尊重激勵法,是他修養素質的體現。為人謙遜、隨和、低調、有禮貌是管理者必備的素質修養,無論管理者的權力、學曆、職位多高,也要靠自己的團隊協作,單槍匹馬是不可能做好工作的。所以管理者一定要尊重員工,這樣才能促使他們積極思索,銳意進取。

10. 尊重員工的選擇

員工有選擇工作的自由,不可將員工的辭職視為背叛。員工選擇了來公司工作,那麼幫助他們個人成長就是你應盡的義務;切不可把員工的成長當成你施恩的某種結果,並要求員工不斷地給予回報,這實際上是典型的封建君臣思想的體現。作為管理者,你需要的是接受員工的選擇,對員工的離職完全可以做到“人走茶不涼”。“山和山難相連,人和人常相逢”,企業管理者是否有雅量可以從對待離職員工的態度中展現。

鬆下的28字精神

鬆下公司的創始人鬆下幸之助並不是把企業看做是一個經濟實體,而是看做一個有機體,這個有機體為了實現自己特定的理想而奮鬥。鬆下有一個深入人心的28字精神,那就是“產業報國、光明正大、團結一致、奮發向上、禮貌謙讓、改革發展、服務奉獻”。在這個共同精神的指引下,鬆下首先培養人,然後提供產品和服務。這種人本價值觀念,將員工的個人發展和追求目標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幫助員工實現價值目標,從而推動企業的整體發展。

鬆下幫助員工建立信念的管理方法,在其育才方法中也非常有代表性。例如,“要有尊重人才的基本精神”、“讓員工擁有夢想”等等就是鬆下育才方法中的關鍵點。

隻有在充分尊重員工、關注員工需要的文化氛圍中,員工才會積極主動地發揮自己的創造性為企業發展努力,促進企業的永續發展。

戴爾:人人都是老板

戴爾公司是一家“個個員工皆老板”的公司。它的管理者在所有的員工中建立了一種共同的信念,其中包括責任、榮譽和有福同享。戴爾的管理者尊重每一位員工,將企業的成功歸功於員工的努力。任何一位員工都能夠感受到自己的工作是有價值的,任何一位員工都可以通過最直接的溝通渠道,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戴爾十分排斥等級製度,更不必說以命令方式行使自己的管理工作了。在這種提倡平等交流的管理方式下,員工的意見和建議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從而使得每一位員工都能夠發揮出自己的潛能,為公司的發展而努力。戴爾的管理者為每一位員工投資,讓員工的責任感、榮譽感被充分調動,也使得公司的每一個問題都成為員工和管理者共同麵對的問題。

這種軟性管理方式無疑在最大限度上滿足了員工的需要,讓員工把實現個人價值和企業的發展目標緊緊聯係在一起,為企業的發展奉獻出自己最大的熱情。

萬科:人才是第一位的

1984年萬科剛成立的時候,萬科的員工手冊上印著這句話:“人才是一條理性的河流,哪裏有低穀就流向哪裏。”萬科在創始之初就把尊重人才放到了第一位。萬科成功的首要原因也正是尊重人,為優秀的人才創造一個和諧、富有激情的環境。做人要誠實要有尊嚴,同樣企業也需要培養尊重人的企業文化,把人當做第一要務。員工有選擇權,平等交流、機會均等,這是萬科對人才尊重的具體表現。

萬科一直努力為每一位員工提供公平發展的機會,以及在行業內有競爭力的收入。而萬科簡單的人際關係和理想主義企業文化,對優秀人才也有很大的吸引力。萬科提倡健康豐盛的人生,強調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公司從不幹涉職員工作外的生活,也不主張員工帶病上班或在家人患重病時上班。這與許多企業仍在將“以企業為家”作為正麵事例大加宣傳完全不同,事實上,這樣的宣傳才是對人不夠尊重的表現。

萬科在內部管理上很注重一種平等的交流,企業內部的交流形式很多,如集團內部網、內部論壇,在各級經理和職員之間建立了12條溝通渠道,並明確地寫進《職員手冊》裏,還有每年一次的集團全體員工參加的“目標與行動”溝通會等形式。在多種溝通渠道之下,員工之間的溝通暢通無阻,每個員工都感到了企業管理者對自己的尊重。

回顧20多年的發展,萬科最值得驕傲的事情就是在行業還有待成熟的時候,守住了職業化的底線,無論碰上什麼利益誘惑,一直堅持著自己的價值觀:對人永遠尊重、追求公平回報和開放透明的體製。萬科許多優秀的員工,有人出更高的價錢挖他們過去,但是他們不願離開。原因是,在萬科工作,盡管節奏很快,工作強度很大,但是活得有尊嚴,沒有良心上的負擔,不會為了公司的利益而使自己的職業生涯遭遇道德風險。

萬科堅持職業化的操守,強調企業的社會責任,也獲得了社會的承認。從2002年到2004年,萬科連續三年名列北京大學企業案例管理研究中心和《經濟觀察報》聯合評選的“年度中國最受尊敬企業”。2004年“首屆中國企業公民行為評選”,在本土企業裏萬科排名第一。

在萬科,尊重員工,還體現為尊重員工的離職。萬科按職業經理人的模式培育了許多優秀的人才。同時,也有不少的人才在成長後離開了萬科,業內有種說法,萬科是房地產行業的“黃埔軍校”。

萬科認為,公司對員工的去留問題應該持一種開放的態度。對主動選擇離職的職員,應該予以理解和尊重。而在經過能力考察和崗位需要後,也允許離開的員工再回來。萬科有很多職員屬於“幾進幾出”。

王石認為萬科高層管理人員的流動對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功不可沒,他們的離去同時也為萬科其他員工騰出了一個上升的空間。

而現任總經理鬱亮則認為,“萬科培養的是職業經理人,職業經理人的最大特點就是市場化和可流動,對我們來講,如果我們有機會為行業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也是我們企業成功的標誌之一。”

隨著社會的發展,萬科的管理理念也在與時俱進,不斷變化,在萬科的《職員手冊》上,公司原先是鼓勵長期服務,以為職員提供理想之終生職業為己任,現在卻把這一條款改為公司為職員提供可持續發展的機會和空間。現在萬科的口號就形成了:“鼓勵職員長期服務,反對終身雇傭製”。企業的真正價值是關鍵人才群體,今天的萬科已形成了比較穩固的職業經理人隊伍,萬科依然充滿著浪漫和理想主義,而公司的理想目標都在逐一實現,且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萬科內部形成的開放平等的企業環境正是基於對人才的尊重。“企業視角、人文關懷”在一定意義上解釋了這種氛圍。倡導平等交流,建立多種溝通渠道,順應時代發展,這正是萬科能夠吸引、保留並培養了一批批優秀人才的關鍵。萬科的用人之道中所表現出來的“尊重員工,把人當做第一要務”,正是順應和激勵了人性中高貴的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