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情感激勵——從心開始(1 / 3)

情感激勵是從員工的感情需要出發,通過情感上的關心、尊重、信任來滿足員工精神上的需求,從而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一般來說,人的情感決定了人的價值取向和心理強度。“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投桃報李”更是人之常情,而員工對領導的情感需求又很容易得到滿足,有位員工對他的同事說:“我今天在路上遇到了總經理,他居然主動跟我打招呼,而且還叫出了我的名字,我真是太感動了!”其實,員工對領導的要求就是這麼樸實,這麼簡單!

企業要蒸蒸日上,就一定要在控製人心上下工夫,以我心換你心,以愛心換誠心,以真心換忠心,隻要員工和企業一條心,還有做不到的事情嗎?

情感溫柔似水,但卻無堅不摧

若問世界上最柔軟的東西是什麼,想必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水。但它同時又是至剛至烈之物,它能夠穿山破嶺、奔流直下、勇往無阻,所以又有“水滴石穿”之喻。在文學修辭上,我們用柔情似水來比喻感情,因為水是最柔的,但它的柔又可以克剛;感情也是柔的,但看似柔軟的東西同樣可以起到摧堅化硬的效果。

“劉備的江山是哭來的。”這是金聖歎對《三國演義》中劉備的評價。我們就可以把劉備的眼淚看做是對感情武器的靈活運用。從長阪坡摔阿鬥收服人心,到哭關羽、張飛這一係列行為都被文臣武將看在眼裏,從而使他們心底便產生了一種追隨劉備是值得的心理,因此也就舍身赴死,鞠躬盡瘁,為天時不如曹操、地利不如孫權的劉備開創了人和的局麵,成就了一代平民出身的帝王。這種用感情來收服人心的武器,遠比刀光劍影的威力巨大得多。可以說,劉備是情感激勵的高手。有效運用好感情這一手段,是管理者取得成功的一個關鍵。

其實,把《三國演義》裏劉備這招學得最通透的,是我們的東鄰日本。日本企業家奉《三國演義》為商業金典,他們的桌頭大多擺放著這部“商戰聖經”。因此,日本企業家可以說是把《三國演義》之計謀運用到企業管理方麵的最成功者。劉備以感情收服人心的手段也被他們運用得恰到好處。

世界知名的東芝公司,在成立將近百年的時候一度陷入困境。此時,土光敏夫出任董事長。土光的工作風格與別人不同,他經常獨自出門而不帶秘書,一個人前往各工廠聽取工人們的意見,跟工人們聊天。身為大公司的董事長,步行到工廠已非同尋常,更妙的是他常常提著酒瓶去慰勞員工,與他們共飲。對此,員工們開始都很吃驚,不知所措。土光這種不擺架子、慈祥關懷的姿態贏得了公司上下的好感。員工們反映,士光董事長和藹可親、有人情味、善待我們,我們更應該努力,竭力效忠。因此,他上任後不久,收支情況大為改觀,兩年內便把一個虧損嚴重、日暮途窮的公司重新支撐起來,使“東芝”成為日本最優秀的公司之一。

由此可見,感情因素對人的工作積極性影響之巨大。它之所以具有如此能量,正是由於它擊中了人們普遍存在著“吃軟不吃硬”的心理特點。我們的管理者也應當靈活地運用這一手段,通過感情的力量去鼓舞、激勵員工。

企業管理者要經常與員工進行感情溝通,通過加強與員工的感情溝通,可以讓員工了解你對他們的關懷,並通過一些具體事例表現出來,讓員工體會到你作為管理者對他們的關心、企業對他們的關愛,從而激發出主人翁責任感和愛廠如家的精神。中國有一句俗話:“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投桃報李是人之常情,而管理者對下屬的感情之舉,他們的回報就更強烈、更深沉、更長久。這種靠感情維係起來的關係與其他以物質刺激為手段所達到的效果不同,它往往能夠成為一種深入人心的力量,更具有凝聚力和穩定性,能夠在更大程度上承受住壓力與考驗。

用情感來激勵員工,不僅可以調節員工的認知方向,調動員工的行為,而且當人們的情感有了更多一致時,即人們有了共同的心理體驗和表達方式時,集體凝聚力、向心力即成為不可抗拒的精神力量,維護集體的責任感,甚至是使命感也就成了每個員工的自覺立場。

士為知己者死。現代的企業管理者若想創造出輝煌業績,贏得員工的擁護,就要真心地關心員工,幫助員工。如果領導能設身處地地為員工著想,那麼,他們也自然會替企業著想,為企業做出超乎想象的貢獻。

真情最能打動員工心

每個人的需求和願望是不斷變化的,它們絕不是靜態的,一個人昨天最需要的東西可能不是今天需要的東西。這就是為什麼創業者有必要隨時關心下屬的需求和願望的原因。

吳起治軍,以愛惜士卒、與士卒共患難而聞名。魏文侯命令吳起統率大軍攻伐秦國。西征之中,吳起與普通士兵一樣,背著糧袋,徒步行走,而將戰馬讓給體弱的士卒騎。吃飯的時候,吳起也不吃“小灶”,而是與士兵們坐在一起,圍著大鍋,喝大碗湯、吃大碗飯,有說有笑,儼然一名小卒。睡覺的時候,吳起還是與士兵們滾在一起,以天為被,以地為席。士卒們深受感動,打起仗來,都願意為吳起出生入死。

有一名士兵的背上生了個大疽(一種皮膚腫脹堅硬而皮色不變的毒瘡),由於軍隊正在行軍,一時找不到好藥進行治療,吳起就親自為士兵把疽中的濃汁用嘴吸出來,為士兵治好了疽。這名士兵的母親聞訊後,竟放聲大哭。其鄰居大惑不解,說:“吳將軍為你兒子吸毒治疽,你不感謝吳將軍,卻哭泣不止,這是為什麼?”這位母親回答道:“不是我不感謝吳將軍,我是想起了我的丈夫,我丈夫以前也在吳將軍手下當兵,也曾長了背疽,是吳將軍為他吸出毒汁治好病的。丈夫感激吳起,打起仗來不要命,終於戰死在沙場,我兒子一定也會對吳將軍感恩不盡,恐怕兒子的性命也不會長久了。”說完,又哭了起來。

吳起愛惜士卒,士卒甘願為吳起拚死作戰。魏、秦兩軍交戰後,魏軍連戰連勝、所向無敵,秦軍一退再退,接連被吳起攻占了五座城池,魏軍大獲全勝。魏文侯聞報,非常高興,任命吳起為西河郡(今陝西華陰附近)守將,把保衛魏國西部邊疆的重任交給了吳起。

作為創業者,在管理自己的事業執行規章製度的過程中,應采取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剛柔相濟”的策略。我們在管理中經常會遇到這樣一些情況,對於職工的違紀行為,如果依據企業法規不折不扣地嚴肅處理,容易出現人才流失或者其他一些不利現象,如果不按規定處理又會使企業製度無法執行。對於這種兩難問題,就可以采用“嚴中有情、寬中有緊、剛柔相濟”的處理方式。

嚴中有情,剛中有柔,這在企業管理中對於加強內部管理、提高職工積極性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石家莊市第二棉紡廠是市級先進企業,該企業的規章製度非常嚴格。有一次,廠裏一位平時表現非常好、工作成績突出的女工在一個月內曠工五天,並且連續遲到早退,受到廠裏的處罰,被扣一個季度獎金。她的情況引起了廠領導的注意,這位優秀女工怎麼近期如此反常呢?經過調查,他們發現了原因:這位女工與其老母親相依為命,生活窘迫。一個月前,她的母親得了急病而又無錢去醫院治療,隻好待在家中,她在工作時不得不隨時牽掛其母的病情,所以經常沒到下班時就回家照顧母親,有時母親病重,她來不及請假,隻好留在家中照顧,所以導致曠工。廠領導得知具體情況後,一方麵批評她未及時辦理請假手續,另一方麵在全廠職工代表大會上鄭重決定,取消對她的處罰,補發停發的獎金,並從企業困難職工基金中拿出一部分錢,由廠領導和職工代表親自前往女工家中看望。廠領導拉住女工的手,誠懇地說:“廠裏不知道你的情況,讓你受苦了!”在場所有的人都感動得流下淚水。職工們激動地說:“有這樣的好領導,我們就是累死也值。”

抓住機會聯絡感情

在當今社會,企業管理者不但要做員工的上司,管理他們,下班之後還要成為他們的朋友,成為他們的夥伴,與員工們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生活中的歡樂。如果不假思索地拒絕,就會降低自己的威信。

“李科長,今天我們科裏的同事約好一起去市工人文化宮舞廳,慶賀小高夜大畢業,請您一起參加好嗎?”科員小趙笑容可掬地對李科長說。

“哎呀,我可不會跳舞,免了吧。”李科長也笑容可掬地說。

後來,李科長陸續接到了幾次類似的邀請,但都拒絕了。自此,李科長再沒接到過諸如此類的邀請。本來,他也沒把這事放在心上。他還以為下屬們沒再搞過類似的活動呢。但有一天,當他來到一家酒樓喝外甥的喜酒時,意外地發現下屬的科員正團團圓圓坐成一桌,又吃又喝,又說又笑。當發現了鄰桌的李科長時,彼此的神情都非常尷尬。

李科長這才想起,科員們這些日子以來同自己一直是疏遠的。有時,他明明聽到辦公室裏人聲鼎沸,正在熱烈地討論什麼事情,但隻要他一跨進去,立刻變得鴉雀無聲。即使上班時間未到,每個人也都正襟危坐在自己的辦公桌前,不苟言笑。他有時也想說些親切的話,把氣氛搞得輕鬆點,但回答他的總是一張張訕訕的笑臉。李科長不明白,問題就出在他總是拒絕參加下屬的那些活動上。

首先,他沒有明確地表示應該去和很想去。其次,也沒有提出充分的理由說明他為何不能去。他隻說不會跳舞,這顯然是個借口。要知道,下屬讓你參加一次“活動”,並不一定要你跳舞,更沒有要求你會跳舞。“不會跳”,可以不跳,或者學著跳,卻不應成為“不去”的理由。所以,下屬們便以為你在擺架子,認為你在強調自己的地位和他們不一樣,不屑與他們同樂。自然,他們也就不會再有和你親近的感覺和願望了。你雖是他們的上級,但他們都對你敬而遠之。

事實上,李科長那個部門的科員後來曾不止一次地搞過活動,但都是瞞著李科長的——也免得他又要找借口。說不定他拒絕參加還意味著壓根兒反對這種活動哩。這就是李科長與他的下屬疏遠的原因。

作為企業的管理者,參加下屬的活動是接近和了解他們的絕好機會,也是聯絡感情的好時機,千萬不要錯過。在酒席上、舞廳裏,你可以聽到許多平時絕對聽不到的話;下一盤棋,跑一次接力,與下屬聯絡感情的作用也可能遠勝於一次談話或家訪。一個與下屬在感情上有隔膜的、對下屬情況又不甚了解的領導,無論如何是不會真正有威信的。至多,也是有威無信罷了。

當然,不是說下屬有活動就一定要參加。但你必須把不能去的理由向下屬說明。對於那些不健康的活動,比如說賭博,就要勸阻下屬杜絕這種活動。

還有一點也須注意,領導參加下屬的活動,必須自掏腰包,以表示自己是普通一員。活動中也要放棄指揮的習慣,讓下屬充分發揮。有時候,裝裝“小三子”,會大有好處。

據說某位專職訓練馬拉鬆選手的教練為了照顧選手,不惜將自己每個月的津貼拿出來貼補選手們,不僅如此,他還將自營的工藝店的大部分收入及演講費等,投資在選手身上。

就此看來,與其說他們是師徒關係,不如說是站在同一條線上,為了同一目標而努力的夥伴。在這些選手的心目中,教練不但是他們的夥伴,也是盟友。

關心員工從點滴做起

從點滴做起,付出一點感情,注意一些小事情,讓員工們在不經意間感受到管理者對自己的關懷,這是善於激勵員工的管理者的共同特點。

作為管理者,應該多花一些精力去關心一下你的下屬。例如,下屬大病初愈頭一天來辦公室上班,難道領導對他的到來會麵無表情、麻木不仁,不加半句關切詢問,沒有一句問候的話語嗎?

一些小事足可以折射出管理者的品質,員工會通過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去衡量評判領導的為人。小事往往是成就大事的基石,這兩者之間是相互聯係,相互影響,相輔相成的。管理者要善於處理好這兩方麵的關係,使兩者相得益彰。

其實,隻要時刻抱著關愛員工的信念,你就會發覺,一切都可能是你獲得員工信賴和支持的途徑。比如:

1. 留意節日與員工的生日

節日慶祝與生日禮品不僅僅意味著對員工的關懷,還可以調劑工作氛圍。在傳統節日到來的時候,可以依據節日內容的不同搞一些適當的活動,如春節的紅包、兒童節時送給員工孩子的禮物、中秋節的月餅,等等,將關懷一點一滴地送出。

現代人都習慣祝賀生日,生日這天,一般都是家人或知心朋友在一起慶祝。聰明的管理者善於“見縫插針”,使自己成為慶祝的一員。有些管理者慣用此招,每次都能給下屬留下難忘的印象。或許下屬當時體味不出來,而一旦換了領導有了差異,他自然而然地會想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