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失業理論與大學生就業難問題(2 / 2)

2.第三產業尤其是高端產業發展嚴重滯後,企業科技投入不足。近年來我國第三產業增長迅猛,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提升,但是相對於發達國家來說,還是存在很多的不足。而且中國第三產業多以低端服務業為主,新型的服務業比如國外發展比較健全的家庭醫生、個人律師等在中國還是比較少。

3.大學生就業期望過高。在過去上過大學的人被譽為“天之驕子”,但現在隨著大學的不斷擴招,等到大學生畢業了,找到一份好工作變得非常難。大家都想去大型企業、一線城市,對於小型企業或者基層的崗位比較排斥。許多大學生甚至選擇不就業,也不會去小企業工作,所以我們經常看到一個崗位有幾百人甚至幾千人去競爭的現象。

四、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應對之策

1.政府的應對策略。相對於國外比較完善的係統而言,中國的大學畢業生就業係統出現的時間還是比較短的,所以存在著一係列的問題也是正常的。對於大學畢業生而言,多選擇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和大型民企。這是因為這些選擇多有著比較好的福利待遇,政府如果想讓更多的人才得到合理的安置,就要出台優惠政策,對於去基層企業或西部地區就業的大學生給予物質上、精神上的獎勵。

2.高等院校的應對策略。加快教學的改革,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從根本上說,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主要是基於大學生自身的能力的,隻有做好自身素質的提升,才能更好地把握工作的機會。這就要求高等院校不僅僅要關注大學生專業學習,還要更加注重其實踐的能力。開設《大學生職業指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等課程,做好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工作。

3.大學生的應對策略。首先,大學生應該有競爭意識。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完善發展,市場最終是存在競爭的,有能力的會有更多的機會,僅僅依靠畢業證是沒有出路的。其次,大學生還要確立合理的職業期望。大多數大學生擇業期望值普遍偏高,社會責任意識淡薄,就業期望和與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匹配。如果期望偏高,在尋找工作的過程中會很容易產生失望情緒,要根據自身的能力出發,來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而不是一味地跟風。

參考文獻

[1] 夏積智,黨曉捷.中國的就業與失業[M].中國勞動出版社,2008,8

[2] 呂育康.非主流就與新視野——人才供給非稀缺階段的中國教育[M].鄭州大學出版社,2009,5

[3] 侯定凱.高等教育社會科學[M].廣西大學出版社,2009,5

[4] 陳丹英.大學生就業市場供求錯位之“潛規則”解析[J].文獻資料,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