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企業文化類型的企業發展實證研究
調查研究
作者:孫赫陽 沙士博 羅旭
摘要:企業文化建設是企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企業價值貢獻中的地位日趨強大,因此企業文化已然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熱點。本文以北京市台資企業B為例,分析了企業文化的內涵、類型和企業文化類型診斷案例。希望對當前市場上的中國企業的企業文化構建和選擇有所裨益。
關鍵詞: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類型 文化診斷
上世紀90年代,企業文化已成為國內外的一個研究熱點。企業文化的概念首次是由Pettigrew提出,他認為企業文化是以企業為載體的企業價值觀和經營理念,是影響企業成長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國企業管理的當務之急是建設企業文化和提高管理水平,因而也派生出了豐富的企業文化類型。
本研究旨在研究基於企業文化類型的企業改革和發展方向的討論,選取了在激烈競爭的消費電子行業極具典型性的台資企業——北京B公司作為樣本,進行了樣本統計調查研究,並探索企業文化類型對企業發展和改革的影響。大量事實證明,理解不同類型的企業文化在企業發展的道路上的作用,對於探索現代企業和不同企業文化類型的企業之間的文化差異,為企業提供定量的數據研究,幫助台資企業管理者更全麵和客觀的了解企業文化類型和企業改革發展的方向具有重大意義,這能夠使他們重視企業文化在企業改革和發展方向中的作用,建立激勵和決策係統,建立或完善良好的企業文化,盡快提高企業改革和發展的速度。
一、企業文化的內涵分析
現今社會關於企業文化的內涵定義眾說紛紜,尚未形成共識。其中三個最具代表性的國內外學者的理論較為有說服力:第一種是“總和”論,認為企業文化是物質和精神文化的總和。第二個是“同心圓”論,認為企業文化包含三個同心圓。外同心圓是物質文化,中間的圓圈是製度文化,內圈精神文化。第三種是“精神現象”論,認為企業文化是指一個企業以物質為載體的各種心理現象,價值為主要內容的企業精神和行為,創建過程中所有員工的活動的行為準則和價值觀。
企業文化一般包括四個層次,從內而外分成,精神層、製度層、行為層、物質層。其中,企業文化的物質層是硬件。淺層的行為活動,是軟件層麵的企業文化。係統層轉換的意識形態,成為一種硬件和軟件的約束和支持,是主要的文化精神的載體。精神層麵層是中心,以他們的意識形態和文化心理為中心,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對企業文化起著決定作用。
鑒於企業文化分為四個層麵,所以本文采用的企業文化概念是廣義上的企業文化,包括物質文化、行為文化、製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總和。
二、企業文化類型分析
1.第一種分類方式:企業文化三種類型
美國著名教授約翰·斯科特提出企業文化三種類型:強勁、策略、合理適應。強勁型的企業文化展示了企業文化價值觀的角色動機、管理企業員工的策略等,合理的策略類型企業文化從“自適應”的角度出發,根據企業自身的優勢略勢來製定合適的企業文化類型,指出企業采取合適的市場環境和企業文化,靈活的適應企業文化的意義,用以揭示特定的價值觀和行為的企業文化,進而通過能動作用促進企業改革發展。
2.第二種分類方式:企業文化四種類型
美國著名教授奎因將企業文化類型分類整理,得出兩大維度上的企業文化類型,控製維度“彈性”,以及“外向-內向”維度。根據戴維·卡梅倫(David Cameron)和奎因(1999)的研究,企業文化分為創新的文化,支持的企業文化、效率的企業文化和官僚的企業文化。創新的企業文化的特點是彈性和內向、外向性的支持,官僚的企業文化強調標準化的企業內部環境,重視正式、標準操作程序、成員高度標準化和工作程序的高度規範。當一個企業的經理認為自己的角色是協調和組織時,企業文化更傾向於“外向”維度,也就是效率的企業文化,強調競爭和市場份額,注重市場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