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作主張”,讓團隊更快樂的秘密(1 / 2)

人生

作者:鄭正文

實驗:自主的人更健康

1976年,美國康涅狄格州的阿登屋養老院曾進行過一項著名的研究。研究人員隨機挑選基本情況相似的兩組老人,一組是“責任感提升”組,另一組作為對照組。養老院管理人員分別給兩組老人開會,傳達不同的信息。

“責任感提升”組老人得到的信息是:

第一,你們可以自己決定房間的設施布置,告訴我們你們想做的改變和你們希望做的事情;

第二,養老院給你們準備了一棵植物作為禮物,你們可以選擇要不要,也可以選擇要哪一種,選擇了以後請你們好好照顧自己的植物;

第三,下周四、五晚上各放映一場電影。如果你們想看的話,可以在兩天之中選擇一天。

而對照組老人得到的信息是:

第一,我們的責任就是給你們創造一個幸福的家,我們將盡全部努力在各方麵幫助你們;

第二,養老院為你們準備了一棵植物作為禮物,以後護士每天會替你們澆水照顧;

第三,下周四、五晚上各放映一場電影,稍後將通知安排你們哪一天去看。

不難看出,這兩種信息的最大差異在於:

“責任感提升”組的老人在生活中有進行選擇的機會,可以自主地調節自己的生活;而對照組的老人雖然得到的東西和前者基本相同,但是大部分的決策是由養老院來做出的,他們隻是被動地接受。

三周後評估發現,“責任感提升”組的老人比對照組老人更快樂更有活力更機敏,與他人的交流互動增多。這項研究結束18個月後進行後續研究發現:在這18個月的間隔當中,有50%的對照組老人離開了人世,而“責任提升組”中去世的老人僅為15%!

擁有“自主感”讓人更快樂

阿登屋養老院研究表明:對於總是讓別人安排一切生活的養老院老人來說,如果給他們安排自己生活的選擇權,增強他們對生活的責任感和自主感,那麼他們的生活質量會提高,生活態度也會變得更加積極。

自主感是一種自己能掌控、能主宰自己一切的感覺。也許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我們每天都在安排自己的生活,感受和體會著自主感。一旦我們選擇或決定自己行為的權利被剝奪,生活將變得枯燥無望,試想監獄囚徒失去人身自由度日如年的狀況。當一個人的自主感受到威脅,往往會出現生氣、憤怒、無助感等負麵情緒,並會出現反抗行為以此試圖爭取重新獲得自主感。心理學中著名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指的就是情侶遭家人反對反而雙方情感加強,戀愛關係更加牢固,其背後原因是擇偶的自主感受到幹擾,進而產生強烈逆反心理反而越愛越深。

當我們擁有自主感時,我們感到更安全、更放鬆、更舒適、更快樂。現代商業最具革命性變革的是出現以開放貨架自主選購為特征的自選超市,顧客可以隨心所欲地比較選購各種商品,在購物中獲得更多快樂,也激發出更多購物欲望。

日本服裝品牌優衣庫別出心裁開設倉儲式服裝自選超市,門店內各種細節設計都為了方便顧客自主選衣試衣:提供放衣服的購物籃,衣服款型分類放置貨架上,尺寸標識很明顯,試衣間內有鏡子,方便一次試多件衣服。顧客在優衣庫門店提著購物籃到處選衣服,挑好了後去試衣間自己試,不用擔心這衣服要是試了不買會不會不好意思。正是這種敏銳洞察顧客心理的經營膽略,使優衣庫取得巨大成功,其創始人柳井正於2009、2010年蟬聯日本富豪榜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