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
作者:
7月份最讓人關注,而且鐵定會有轟動性後續事件的企業家新聞,恐怕就是史玉柱發布的“七君子遣悼會”了。
史玉柱在其微博直言:“劉永好、馬雲、馮侖、茅永紅、鄭躍文、張征宇和我,在重慶集體研究決定:舉辦一個集體追悼會,每人給自己致悼詞。結束過去,開始未來。每活一天就淨賺24小時,珍惜每一天,充實每一天,快樂每一天。”
沒曾想,今年賀歲片《非誠勿擾2》裏的“人生追悼會”終於有了現實版本。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這都是個有爆點的消息,一時間評論紛紛,認為這是“名人的空虛”者有之,認為這是“企業家超然表現”者也有之。無論怎樣,這都將成為企業家群體對社會頗有影響的範本性事件。
點評:
剛看到這個消息,筆者的第一感覺,是這“七君子”談笑間的決定背後似乎隱隱有一股很大的負擔存在。因為它不是一個人興起,而是多人認同,是多人下意識的某種情緒相互印證的結果。至少這不全是談笑,當然也不是超然這麼簡單。這回不顧剽竊馮小剛創意的背後,有著一些實實在在的、姑且稱之為“活膩歪了”的集體性壓力。
當然,這也不是說他們所有人都得抑鬱症了。至少我看史玉柱不像,最近不是頻頻傳出史玉柱分批大幅增持民生銀行的新聞嗎?一個滿懷希望的人,一般不太可能到了得抑鬱症的程度。但是誰也不能否認:任何人都有抑鬱的一麵,尤其中國企業家群體。
對於“人生追悼會”,筆者是持積極態度的——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心靈的“新陳代謝”。如同史玉柱微博所說:“結束過去,開始未來”。其實人們平時的不少生活事件是比較粗糙的,很多事情並沒有在心裏“劃句號”,就在忙碌中過去了(這一定程度就是心理垃圾的構成)。對每個參與“人生追悼會”的個體,這都是一個主動給過往“劃句號”的心理事件和心理過程。
而且在“縮短版人生”中(畢竟開“追悼會”時還活著),更容易凸顯一些生命本身的需求,而非被附加的需求。
隻是,“七君子追悼會”最好私下舉行,關鍵細節沒必要公開。這就如同寫日記,日記如果隻是給自己一個人看的,那麼寫的時候就更容易出現宗教般虔誠的感覺,如果意識到有人會看自己的日記,那種感覺就會消失——要考慮“讀者”了。
一個私下的“人生追悼會”,將如同純粹日記一般,麵對一個純粹的自己。不然,隻是成了對公眾“明誌”,則意義不大。
19個月19位名企老總離世!
最近一段時間,企業家去世的新聞不少,從前一段時間萬昌科技董事長高慶昌,到百視通COO吳征、再到中芯國際董事長江上舟,兩個月的時間企業家英年早逝事件接連出現。
甚至有心的媒體(《每日經濟新聞》)彙總了一下後,大吃一驚:從2010年1月到2011年7月的19個月時間裏,知名的上市公司或者企業裏,就出現了19名總經理或董事長級別的高管離世!其中超六成死於疾病。
如此密集的不幸事件,讓人們扼腕歎息。
點評:
從最近接連出現的重磅新聞,到歸納後令人震驚的數據,其實不難理解“七君子”商量開“追悼會”時的一些感觸。這是當下這個時代,中國企業家背景色的一種。
有時候確實該勸自己一下:千萬別拿命換錢,以後不比誰有錢,比誰活得長。給自己的人生辟出一塊自由的空間來。
主持人: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