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要想實現“全產業鏈”,卻並非易事。既需要各產業鏈條實現均衡發展,又要對全產業鏈的係統管理和關鍵環節有效控製,形成整體競爭力。即便中糧,因為各個業務之間整合困難,以及零售鏈條薄弱,至今也仍在摸索中。
“從寧高寧提出全產業鏈那天我就很關注,但落實下來是很難的。我們是民營企業機製靈活,就把他的理想具體化。”欒芳坦承,“我們和他們不在一個平台上,我們的能力太有限了。但我可以做個小小中糧,做一粒種子,做紮實。我們沒有做大的幻想,就想做久。”
為讓全產業鏈真正運轉起來,中央紅設立了專門的新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從生物科技研發到種植、養殖、屠宰、加工,一直到後麵的物流配送,一切軟件硬件都自己開發,把整個鏈條牢牢地把控在自己手中。
如今,中央紅已經擁有3萬會員,會員甚至已經可以通過短信預約需要的產品。欒芳的終極目標是會員達到100萬,按現在的銷售額算,就是100億銷售額。
“我們就是樂活一族的大家族。我們去做,你來消費,誌同道合。將來還要做會員俱樂部、會員網站,不但有物質生活,還有精神生活。”欒芳說,“我們今後要做的是三位一體:新農業一產定位、食品加工二產定位、商品流通三產定位,靠信息化把它們連接起來。”
做有信仰的企業
對商品流通業來說,前台表現隻是表象,關鍵的總是那些背後的看不見的東西。而在欒芳看來,中央紅這個看不見的核心關鍵,就是企業文化。
多年來,中央紅崇尚“三愛”:愛顧客(客戶)、愛員工(同事)、愛企業。“三愛為德,德正為行”是所有經理室都要掛的,整個企業的走廊就是一條文化廊,為的是讓大家隨時去感悟。不僅如此,對於高層、中層、基層分別該怎樣實踐“三愛”都有詳細規定。而最為特別的是,中央紅鼓勵員工有信仰。尤其推崇誠信,堅持“立言、立德、立功”,任何人都要做到。即所有崗位都要先立言,然後必須落實。
“我們信蒼天有眼,因果報應。”欒芳甚至毫不隱諱地說,“我們做的是事業,改變中國食品不安全的狀況,是善業。我做有良心的企業,兒女能受益。”
回想早年間率領幾名機關幹部下海,創建哈爾濱市中央商城,以及後來十幾年的發展,欒芳認為中央紅所做的最重要的,就是有價值追求,“企業一定要有靈魂。把3000多名員工統一起來,靠什麼?統治企業就是統治他的靈魂。靈魂就是企業文化,核心價值觀。我們最成功之處就是在這兒。這種靈魂是不可撼動的。”
2000年,中央紅集團順利改製,如今所有職業經理人都是股東,精英團隊持股49%,集團占51%。11年來,股東收益率一直沒低於20%,大家達成一致,效益再好,也不得分紅超過20%,其他用於擴大再生產。
“關鍵在於持續,持續下來,員工一定受益。我們的所有經理人都被撬過,而且工資都翻好幾翻,但都不走,因為有精神歸宿。他追求的是價值感。而且他能看到企業未來的前景。”欒芳很有些驕傲。
當然,也有她憂心的風險。那就是生態農業最大的威脅——社會環境的汙染。譬如一片優質土地旁一旦建個化工廠,一切就都毀了。
“這是我們掌控不了,力所不能及的。”欒芳歎氣,“我們對這些都非常關注,一旦發現不對,就要趕緊轉移。我們豬場的旁邊必須是苞米地。”她也在堅持呼籲環境保護,但眼下,她對此所能做的,也僅限於此而已。
責任編輯: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