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
作者:焦晶
因為說到做到的承諾,中央紅從百貨零售延伸到了生態農業,成為全產業鏈模式的試驗者。他們希望能做個小小中糧,做一粒種子,沒有做大的幻想,就想做久。
秋收的時候,要想在辦公室裏找到哈爾濱中央紅集團的經理們,總是很困難的。
因為,全下農村去了。
“那簡直是‘秋收保衛戰’!”說到這裏時,中央紅集團董事長欒芳忍不住大笑,眼裏全是自豪。
經理們到農村去是做“安保”去了,為了確保中央紅簽約的地塊所種植的那些真正無汙染的稻米順利收割,不被掉包。其實,在不過幾年的時間裏,從種植沒有汙染的黑龍江大米開始,到其他各種雜糧、木耳、蜂蜜,然後是豬肉,這位花甲女董事長所率領的中央紅集團已經在綠色生態農業領域做得小有規模,且形成了不錯的口碑。
可不要據此以為中央紅是一家農業企業。事實上,漫步哈爾濱最繁華的百年老街
中央大街步行街,隨便一瞥,便能看到“中央商城”的大招牌。而在哈爾濱的大街小巷,中央紅社區超市、中央紅小月亮便利店更多達200多家。從百貨零售起步向兩端延伸,一頭牽起供應商並直搗關鍵的生產基地,一頭深入到老百姓家門口,中央紅集團構築出一個閉合式的產業鏈條。
被顧客“逼”出的產業
對中央紅來說,這一切的延伸,均起源於一個承諾。
1995年,來自山東的青年王海因打假成為英雄,而中央紅的中央商城就在“英雄”走紅前一年誕生。那正是假冒偽劣泛濫的時節。中央商城直攻“信譽之城”,嚴肅而徹底。如此堅持的結果顯而易見,很多年裏,在哈爾濱的食品商場中,名煙名酒的銷售冠軍都非中央商城莫屬,每到春節,甚至賣到斷貨。因為顧客知道,從這裏買的,一定是真的。
誠信的口碑樹立起來,中央紅的社區超市和便利店的開設便順理成章。但欒芳非常清楚“不管業態發生怎樣的變化,一定要打信譽這張牌”。這位幹練而執著的董事長希望,中央紅能成為誠信的代名詞,成為人們信賴的所在。
她確實做到了。2006年左右,蘇丹紅鴨蛋等食品安全問題逐漸暴露,人心惶惶。中央紅開始成為被顧客“谘詢”的對象:到底到哪裏才能買到真正綠色天然的,沒有汙染的食品?
受此重托,“我們就去找,說實話當時找得很傷心,真是發動了大隊人馬,但是連我們自己這裏都過不了關。”欒芳對《中外管理》回憶說。
無奈之下,中央紅開始進入生產上遊,直接找到農民合作,從源頭開始把控。他們甚至找到種子專家,研究出適合黑龍江土地的種子,提供給農民,並製定了嚴格的流程和規章:不上農藥,不上除草劑,全部雇工手工拔草。為防止臨近地塊的化肥被風吹過來,不惜把簽約地塊來上十層包圍圈。
“就這樣逼著把口碑保住了。”欒芳說。
中央紅由此一發而不可收拾,由水稻開始擴展到黃豆等其他雜糧,還深入到東北的深山中找到了合適的地塊,種植出專門研究出的凍菌種木耳“黑牡丹”。就算是蜂蜜,也絕不含糊,直接從俄羅斯引進了高耐寒的蜂種。一切都要的是不可替代。
更受歡迎的還有豬肉。人的很多疾病都是從肉類上傳來的。而東北寒冷,細菌相對少,也使得東北豬肉有了先天優勢。為確保豬肉健康,就要確保豬的健康,有體弱的,還能享受到吃小灶的待遇。中央紅如今已經有了3個豬場,就這樣,2011年春節,哈爾濱和北京的銷售負責人還在電話裏搶,兩頭都不夠賣的。
“這個產業怎麼來的?就是這麼來的。”欒芳說,“我們是誠信企業,得說到做到啊,很多消費者跟我們要,開始也沒想做多大的產業,隻是為了滿足忠誠客戶的需求。但是,土地的供應量是有限的,你要不斷提高需求,就要擴充土地,就這樣慢慢成了一個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