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概念的低迷,華爾街投資者的觀點一針見血:“被發現的都是有問題的,難免會牽連到其他公司他們都有一個共通的標簽‘中國概念’,並且共屬於同一板塊。但優秀的、有價值的公司,總會脫穎而出。”
華爾街投資者看中的是中國概念的未來成長性,而被質疑與調查的卻是中國概念的前世
包括:財務造假、偽造數據、法律漏洞等問題。前者潛力十足,但後者卻可能扼殺夢想。
任何市場中,都存在優秀的企業,也存在造假的公司。華爾街投資者的看好雖然沒能在這個夏天拯救中國概念,卻為我們證明了自身的價值。在資本市場上,企業的市值是由其內在價值決定,靠注水和造假取得一時股價輝煌的公司,並不能維持其高市值,遲早市值將回歸到內在價值。
做空中國,是目前的主流趨勢,我們相信:在集體唱衰的聲音中,定然會有卓越者挺身而出,捍衛中國概念在華爾街的一席之地。而發現和尋找這樣的企業、這樣的成功基因,對於後繼者們將意義深遠。
一些管理規範的中國公司,是時候將自己從泥淖中“摘”出來,證明自己了。
探底機遇
所以眼下最緊迫的問題是,如何為中國企業找到一條能夠持續繁榮的華爾街之路。
與投行打嘴仗、兩口子鬧離婚、暫緩上市計劃以避風頭,還有回購、聲明、巡演,當當網、土豆網、迅雷下載這些標誌性的TMT企業所采用的“自救”方式層出不窮。雖然目前仍未看到行之有效且立竿見影的措施,但有麵對的勇氣,就已然是一種進步。探底,對於此時的中國概念,同樣也可以是一種機遇。低潮中的中國企業,已經開始尋找自我救贖之路。
在這一輪的探底風波之中,相信中國將湧現出一大批真正有潛力有實力的公司,局部的泡沫破滅很可能變成一種良性的淘汰,為今後優質的中國企業在美國市場的健康發展鋪平道路。
平心而論,中國概念雖然仍存在管理上的不成熟痕跡,但卻並不存在真正的泡沫。中國是全球經濟中最有活力的地區,美國資本市場對中國公司的信心未減,對於迫切希望得到華爾街信任的中國公司來說,這就是底氣。
對於先行者與後來者,必須重新審視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上市絕非圈錢,而是投資與負債。進入資本市場,意味著更嚴格的公司治理和更大的監管成本,同時要為更大範圍的股東創造價值。中國的新生代企業家必須正視這樣一個問題:上市不是終點。
顯然,盡管企業境遇、環境、底子各不相同,但在納斯達克的大市場中,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標簽:中國概念股。顯然也應該有一套共同的應對現下危機的解決辦法。
責任編輯: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