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
作者:尚孟坤
電子商務這個“愣頭青”的一路瘋長,徹底打破了傳統渠道的利益平衡,引爆了傳統渠道的集體焦慮症。
忽如一夜春風來,電子商務遍地開。這個新生力量好像從天而降的“格格”,看起來天真爛漫,實際上咄咄逼人,讓傳統渠道既頭皮發麻,又無從逃避。
傳統渠道的集體焦慮症
傳統渠道之所以盤踞在市場,是因為它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利益平衡格局。在這個格局裏,廠家和價值鏈上各級各類商家的投入相對穩定,回報基本得到保障。維係這個格局的核心是價格體係。
而電子商務這個“愣頭青”一路瘋長,徹底打破了這種平衡。它引爆傳統渠道集體焦慮症的地方,正是——價格這個敏感的焦點。
更讓傳統渠道不爽的,是電子商務利用價格的利器和信息的便利,將傳統渠道投大價錢建起的服務設施俘虜過來成為了自己的配屬。例如:越來越多聰明的消費者,挑書去新華書店翻閱,下單卻到當當網;選電器到國美比較,下單卻去京東……一個乾坤大挪移,活生生把傳統終端變成了附屬於電子商務的免費體驗店。
在電子商務的凶狠攻勢之下,傳統渠道的生存根基被觸動了。
傳統渠道隻是在被自己打敗
但是,我們應該說:如果一個傳統渠道被電子商務時代所湮滅,那一定是因為它本身就有著內在的病灶。不是渠道結構設計不科學,就是理念不清晰。
而也有一些傳統渠道不僅沒有成為電子商務的附屬,經過運作之後,反而讓電子商務渠道成了自己的附屬。例如:電影就是絕處逢生的另類,幾年前大家還在驚呼電影院要死掉,但現在我們看,其產品屬性不僅可以網上推銷,還可以網上交付,而且是免費推廣!實際上,看電影這個傳統的消費項目已經成了都市的時尚活動,有的票價貴得要死,卻被人們趨之若鶩。
應該說,電影產業在電子商務時代的繁榮,有著值得傳統渠道挖掘的共性經驗。
每一波衝擊都是逼迫渠道完善的絕好機會。沒有電子商務的壓力,渠道會在得過且過的惰性中沉淪。當網絡像推土機一樣把傳統渠道的地理距離和類行政層級抹平的時候,這個刺激能夠激發渠道成員審視自身、去除病灶,找到新生長點。
越“體驗”越主動!
前麵提到電影產業在電子商務時代創造的奇跡,其透露出的玄機就是——體驗,隻有體驗才是傳統渠道在電子商務時代難以替代的看家本領。
電子商務的優勢不必多言,但它有力所不能及的地方。最大的缺憾,就是它不能給消費者直接的體驗。這種體驗需求不僅源於品牌和產品的,甚至還有消費者個人固有的個性需求。實際地而非虛擬地逛街的閑適,發現新東西的驚喜等等,這些是虛擬店沒有辦法替代的。不用慌,實體終端店蘊含著傳統渠道能夠站穩的最大實力。
特別是高端的品牌,終端體驗本身就是價值構成的重要因素,傳統渠道依然是它們安全的避風港。LV很早就有了網上定製,但這並不意味它的網站就是一個廉價的窗口。這就是所有高端品牌必須堅持的一個原則:網絡銷售?沒有問題,但它是丫鬟而非情敵!它絕不能傷害原有的品牌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