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無人喝彩的世界級提琴手等四則(1 / 2)

理念

作者:

無人喝彩的世界級提琴手——洞察力之殤:忙就是“盲”

哲理的故事:

星期五早上8點前,一個衣著休閑的年輕人,步入華盛頓特區位於地鐵站外的“朗方廣場”,打開小提琴盒,開始認真演奏起來。

可是似乎收獲並不那麼理想。65個人走過之後,才有一名男士經過時短暫回頭望了望他,再過了一會兒,才有一位好心腸的婦女給了這名提琴手1美元。但令他感到安慰的是,演奏了一會兒,竟然有人在附近的牆邊站著聽他演奏。此後的近一個小時內,有7個人停下腳步聽了大概一分鍾,有27個人投了錢。但遺憾的是,大多數的人匆匆而過,沒有注意到他的存在。

其實要聽到這位提琴手的演出,本來要耗費更多的金錢。作為享譽世界的小提琴手,喬舒亞·貝爾,在以往的演出中演奏費用高達1分鍾1000美元,但此次他演奏了45分鍾之後,隻掙到了32.17美元。這是發生在2007年1月12日的一次隨機街頭測試,由知名媒體《華盛頓郵報》出資主辦。與之前構想的不同,絕大多數的人都沒能感受到自己身邊這位世界級音樂家演奏的美妙之處!

故事的哲理:

商業社會的城市人群仿佛辛勞的蟻群,忙似乎成為了價值的標簽。但過度的忙碌,也導致了一定意義上的“失明”,即不再有機會和時間細心體會周遭的一切,進而變得麻木。而這種狀態其實也意味著創造力和發現力的缺失。學會在忙碌中偶爾停下來品味自己和外界,其實是為了走得更遠。

上當的竊賊——契約精神:首先反求諸己

哲理的故事:

一個竊賊去偷一家商店的保險櫃。來到保險櫃前,他發現一張字條:“請不要用炸藥。保險櫃沒有鎖,隻要轉動櫃門把手就行了。”竊賊心花怒放,心想這也太容易了。

他按照字條的指示轉動了門把手。突然一個非常重的大沙袋從頭頂直接砸到了他身上,商店裏的燈全亮了,警鈴聲大作。當警察把竊賊放在擔架上抬出去時,他嘴裏還不斷地呻吟著:“我對人性的信任徹底動搖了!”

故事的哲理:

當我們喜歡指責別人不遵守契約精神、不職業時,需要先審視自己的行為是否先違背了契約精神,是否職業。但我們往往會將是非之分扭曲為人我之別,於是自己反而成為了燈下黑的特區,直到自己成為自我特區的犧牲品。凡事反求諸己,有時才能把本質看得更清楚。

0.1%的跳傘包嚇壞了誰?——質量控製:隻要把客戶當作自己

哲理的故事:

二戰時期,巴頓將軍通過一份來自前線的戰事報告了解到,在犧牲的盟軍戰士中,竟然有一半是在跳傘時摔死的。這讓他十分惱火,立刻趕到兵工廠去問個究竟。當時負責生產降落傘的商人考文垂,看到惱怒的將軍,立馬委屈地解釋道:“我們的降落傘合格率高達99.9%,已經是世界最高水平了,很難提升了!”巴頓聽後,怒斥道:“這是關係到每個士兵生命的事情,必須做到百分之百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