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廢品教育說“不”(1 / 2)

理念

作者:孫寅貴

編者按:當日前一些中年企業家忙著為自己寫悼詞時,另有一些中年企業家雖也在轉型人生,但卻將視野轉向了百年教育,想對我們民族的百年基業做一些思考,出一些力。於是,我們在收到這篇稿件的同時,也收到了這樣一段話:“商場連爬帶滾四十年,累了!夢想輕鬆轉身。餘生隻想做三件事:在清華教點書;繼續兒時的愛好,搞點能改善人們生活的發明;活著時探索出企業人餘生能盡的社會責任。”

世界上有兩個民族既驕傲又不幸,即猶太和中華。這兩個災難深重的民族,前者主要是遭外敵殺戮,後者則是既遭外敵侵略又被內部長期、反複自殘,以致經濟長時間落後於世界。特別是教育,除特殊曆史產物“西南聯大”偶爾閃光外,百年來一切歸於平庸,始終遠離現代教育的軌道。

為何西南聯大行,而清華不行?

很多後人不知,一個條件和經費足以列入世界最差排名,且存在前後不足九年,僅有三千多畢業生的“西南聯大”,卻具備了培養世界頂級科學家生長的環境和學風。

1948年老中央研究院當選的81名院士,有1/3出自西南聯大;1955年233名學部委員(就是我們後來的院士)當中,也有將近同樣的比例來自西南聯大。政府表彰過的“兩彈一星”23位元勳中,有8人來自西南聯大。中國最早做人工合成胰島素的主要科學家之一鄒承魯,也來自西南聯大。

她不僅培養了很多自然科學方麵的人才,同時也培養了很多人文社會科學方麵的人才,比如:作家汪曾祺,後來去了美國並著名的社會科學家何炳棣、王浩,還有台灣的殷海光,都是當時西南聯大的學生。

西南聯大最引人驕傲的,當然還是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楊振寧和李政道。他們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都是在西南聯大完成的。楊振寧說:“我最大的貢獻,是幫助中國人克服了覺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

僅僅9年的“西南聯大”為什麼在民族的曆史長河裏能有此曇花一現呢?用西南聯大人的話講:“現在清華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僅是西南聯大精神的前一半。獨立精神、自由思想——是她的另一半。缺了下麵這一半就如一個跛子,想要登上科學頂峰根本上是不可能的。”

無獨有偶的是,在20世紀上半葉,匈牙利布達佩斯的三所猶太中學,也集中誕生了包括噴氣式發動機之父西奧多·馮·卡門、“氫彈之父”愛德華·特勒、計算機之父馮·諾依曼在內的世界級頂級大師和諾貝爾獎得主,竟有36位之多!當時布達佩斯的猶太人不足十萬,卻成了世界公認的“大師搖籃”。

猶太人重視教育是有傳統的,但布達佩斯三所中學的成就,一定還源於特有且優秀的教育方法,及特有且優秀的文化和宗旨。而這,應該是中國學生最迷失的——價值觀和創造力。

剪鴿子與“合格的廢品”

早年我在美國幼兒園聽了一堂課——學剪紙。每個幼兒發了一把安全剪刀和一張白紙。老師用剪刀嫻熟地剪了一隻鴿子,並問是什麼?孩子們齊聲說鴿子。老師接著說:“今天我們學剪紙。但有一條規定,接下來誰也不許剪鴿子。”我當時就在想:中國的幼兒園老師會怎麼說呢?我在國內問了若幹群體,答複是一致的:看誰把鴿子剪得最像!

2010年月3日,世界大學校長年會在南京大學舉行。牛津和斯坦福大學校長對中國大學有一個共同的評價,中國的大學普遍比國外先進大學落後20~30年,引來了中國眾多校長不滿。而駁斥的理由,無一不是學校已有硬件和財富。這隻能說所答非所問。他們沒有搞明白的是,這兩位洋校長說的是軟件:“世界一流的學校,都是研究型的。”而中國,從幼兒園到大學都是教化型的。這就使得中國學生集體缺失——自由思維的創造性。

今天社會已是一個高速運行的社會,幾乎所有的職業稍一出錯輕則損失,重則喪命,甚至引發戰爭(若按錯了核按鈕)。故連清潔工都要崗前培訓,持證上崗,否則性命難保。可相對事關民族、國家命運的重要崗位,比如:父母、校長、教育局長,有多少具備上崗資格?特別是父母,包括已獲資格的老師們,又有多少是真正符合現代教育資格的?用美籍華人、美能源部長朱棣文的話講:“中國培養出的學生,基本是‘合格的廢品’。”誰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