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企業文化:沃爾瑪的成功哲學(2 / 3)

(六)企業形象識別係統

企業存在於社會,並且要區別於其他企業,就必須有自己獨特的企業形象識別係統,這是企業文化的表象內容。

(七)培育和造就傑出的團隊和企業英雄

企業文化是以人為本的。人是企業文化的承載體,也是體現者和傳播者,因此,企業文化必須培育和造就一個個傑出的企業團隊和企業英雄。

四、企業精神———企業文化的基石

企業精神是現代意識與企業個性相結合的一種群體意識,是企業經營宗旨、價值準則、管理信條的集中體現。一般地說,企業精神是企業全體或多數員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鳴的內心態度、意誌狀況和思想境界。它可以激發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增強企業的活力,是企業文化的基石。

企業精神與企業經營管理不可分割。它不僅能動地反映與企業生產經營密切相關的本質特性,而且鮮明地顯示企業的經營宗旨和發展方向。它能較深刻地反映企業的個性特征和它在管理上的影響,並起到促進企業發展的作用。

1.企業精神的特征。

企業精神一般具有以下的幾個基本特征:

(1)它是全體員工共同擁有、普遍掌握的理念。企業的績效不僅取決於它自身有一種獨特的、具有生命力的企業精神,而且還取決於這種企業精神在企業內部的普及程度,取決於是否具有群體性。

(2)客觀地反映企業的現實情況。企業生產力狀況是企業精神產生和存在的依據,企業的生產力水平及其由此帶來員工、企業家素質對企業精神的內容有著根本的影響。

(3)體現了精益求精與務實精神。求精精神就是要求企業經營上高標準、嚴要求,不斷致力於企業產品質量、服務質量的提高。務實,就是從實際出發,遵循客觀規律,注意實際意義,切忌憑空設想和照搬照抄。如美國杜邦公司的企業精神是“通過化學為人們的生活提供更好的商品”,表明了杜邦公司的經營特色和獨具個性的理念。

(4)穩定性與動態性相統一。企業精神一旦確立,就相對穩定,但這種穩定並不意味著它就一成不變了,它還是要隨著企業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

(5)時代性。在發展市場經濟的今天,企業精神滲透了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理念、確立消費者第一的觀念、靈活經營的觀念、市場競爭的觀念、經濟效益的觀念等。

(6)獨創性與創新性。每個企業的企業精神都應有自己的特色和創造精神,這樣才能使企業的經營管理和生產活動更具有針對性,讓企業精神充分發揮它的統帥作用。從企業發展的未來看,獨創和創新精神應當成為每個企業的企業精神的重要內容。

2.企業價值觀是企業精神精髓。

企業價值觀為所有的員工提供了走向共同目標的遠景,也給企業日常行為和經營戰略提供了指導方針。這是因為:

(1)企業經營就是一種價值追求。優秀企業的經營已從單純的追逐利益發展到價值追求行為,這裏所謂的價值已經從物質利益的狹小範圍,擴展到社會價值、精神價值的廣義範疇。

(2)價值觀展示企業的基本性格。許多優秀公司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觀,它向社會充分展示了其獨特的性格和公眾形象。

(3)價值觀決定企業的經營政策和戰略目標。明確的價值觀可

以使管理者在決策時對多種信息和因素進行細致、微妙而複雜的分析,再對許多問題的論據進行衡量和判斷後,做出最後的決策。

(4)價值觀左右員工的共同願景和行為規範。企業價值觀能夠引導企業內部的所有成員達到一種共識,隻要企業始終遵循著這些基本信念去從事經營活動,去規範企業內部員工的行為,企業就一定會獲得經營上的成功。

企業價值觀作為企業精神的核心部分,與其他企業文化要素相比,有其自身的特點;因此企業在塑造自己的價值觀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以物質精神雙方麵為取向。企業的價值觀作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即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屬於精神文明的範疇。反過來說,精神文明也部分地包含在企業價值觀之內,即精神文明中的“思想、道德方麵”也是企業價值觀的核心內容。

———對人的價值關懷。以對人的價值關懷為目標,最大限度地調動人的積極性,這是確立企業價值觀的首要原則。通過對人的需要的不斷激發和滿足,來最大限度地調動人的積極性,使企業價值觀得到鞏固、實現、豐富和發展。

———企業價值觀的相對穩定性。企業價值觀一旦形成,便成為企業與員工共同信奉的行為準則,長期發揮著作用,並成為企業的傳統,延續下去。

———企業價值觀的共享性。企業價值觀不是某個人或是某個領導的價值觀,而是被企業全體員工或絕大多數員工共同信仰的價值觀,因此,共享性是企業價值觀的顯著特點。這就決定了一個企業的基本特征,形成一種認同感,使得他們感到與眾不同。同樣地,正是這種共有價值觀,成為企業全體員工———上至高級主管下至基層工人———心中的真理,成為他們判斷是非、決定行為價值取向的準則。企業的凝聚力、感召力、內在驅動力都來自企業價值觀的共享性。

———企業價值觀的聯合性。如果一個企業沒有經濟效益,便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因此,作為企業價值觀,應該直接與企業生產經營相掛鉤,以企業運行和發展為依據,並以可感知的具體經濟形式(如貨幣形式)表現出來。這是企業價值觀與其他社會群價值觀的不同之處。

———企業價值觀的複合性。企業價值觀是一個由基本經濟要求、倫理與道德追求、社會奉獻追求、社會歸屬感、成就感、自我實現追求等多個子係統構成的複合價值係統。正是這個複合價值係統,在企業運行過程中起著機製整合的作用,使企業形成合力,促進企業的發展。

———企業價值觀的約束性。對企業來說,企業的價值觀決定了企業對外界信息的取舍。並決定了企業的基本特征,根據這些基本特征的需要,企業價值觀把重要的信息反映到組織機構的設計上。這種決定和反映實際上是一種取舍,也是一種約束,即約束企業按一定的經營理念去發展。對員工來說,企業價值觀是行為的準則,是進行價值評價和價值選擇的標準。企業正是通過自己的價值觀告訴員工對與錯的標準,並由此來規範和約束企業員工的行為,使其為完成企業的目標共同奮鬥。由於它不像規章製度那樣強硬,而是被員工自覺自願接受和遵循的,所以它的作用更具有深刻性和持久性。

———消費者優先的原則。實現企業與顧客雙方利益都得以實現的雙贏目標。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消費者,因為,隻有消費者購買產品,企業才會有效益。“真誠到永遠”,這不僅僅是海爾集團的廣告詞,更是海爾人日複一日、年複一年以真誠的心對待每一位顧客所贏得的盛譽。海爾集團正是以自己的真誠,急用戶所急,想用戶所想、甚至所不敢想,不僅使顧客真正獲得“上帝”的體驗,更使海爾獲得廣泛而牢固的信任和支持,為海爾的發展奠定了廣闊的市場基礎。

———企業利益與社會責任相統一。塑造企業價值觀必須堅持企業利益和企業社會責任相統一的原則。一些傑出的企業家早已意識到了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意義。美國惠普公司的創始人之一戴維·帕卡德認為,一個公司是離不開社會的。也正因為惠普公司堅持了企業利益和企業社會責任相統一的原則,才成為為數不多的世

界公認的優秀企業之一。

五、管理文化的三種模式

以下列舉出的是20世紀 80 年代風靡世界的三種文化管理模式,這些文化管理模式在今天對於企業的管理者們來說仍然是一個不錯的參考。它們分別是日本的“走動式”、歐美的“和攏式”、東南亞的“抽屜式”。

(一)日本企業的“走動式”文化管理模式

“走動式”意味著一種看得見的管理。企業主管經常走動於生產第一線,與工人見麵、交談,希望員工能夠對他提意見,能夠認識他,甚至與他爭辯是非,這是一種現場的管理。

日本企業家一般都身先士卒,深入到企業員工之中,體察民意,了解實情,溝通意見,與部下打成一片,共創業績。這種模式在東方文化背景中更顯其卓越性。

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名譽會長土光敏夫正是以“身先士卒”的做法,一舉成為日本享有盛名的企業家。早在他接管東芝電器業之前,東芝已不再享有“電器業搖籃”的美稱:工廠經營成效低落,生產每況愈下。土光敏夫走馬上任後,采取了與前任會長不同的做法,每天巡視工廠,並利用上班的餘暇與工人一起吃飯、喝酒、話家常。清晨,他總比別人早半個小時站在廠門口,向工人問好,率先示範。員工受到這種氣氛的感染,促進了相互之間的溝通。這樣做有利於針對問題,找出各種對策,現場解決問題,員工士氣大振。不久,東芝的生產效果又恢複正常。

在“走動式”的管理文化中,優秀的企業家總是深入員工之中,了解真情,不僅關心員工的工作,叫得出他們的名字,而且關心他們的衣食住行。員工們就覺得企業主管重視他們,工作自然十分賣力。一個企業有了員工同心同德的努力和支持,自然就會興旺發達。

(二)歐美盛行的“和攏式”文化管理模式

“和攏”是希臘語“整體”和“個體”合成的詞,用來表示一種新觀念,即管理必須強調個人和整體的配合,創造整體和個體的高度和諧性,既有整體性,又有個體性。企業的每個員工對企業有“使命感”,“我就是企業”是“和攏”管理中一句響亮的口號。這種管理模式孕育了企業員工的自我組織性。企業是由人支撐起來的,而那些具有創新精神的人作用更大。因此而放手讓下屬做決策,自己管理自己,盡情為企業貢獻力量。每個人的生活經曆、學識水平各不相同,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和做法,要促使不同的看法、做法相互補充交流,使一種情況下的缺點變成另一種情況下的優點。

“和攏式”發揮個體分散與整體協調相統一的優勢。按“和攏式”管理的特點,一個組織中的單位、小組、個人都是整體中的個體,個體都有分散性、獨創性,通過協調性樹立整體的形象。和攏管理促使整個企業與個人之間形成一種融洽和諧、充滿活力的氣氛,激發人們的內驅力和自豪感。

(三)東南亞流行的“抽屜式”文化管理模式

這種模式形容在每個管理人員辦公室的抽屜裏,都有一個明確的職務工作規範,對於他們每個人的職、責、權、利實行協調統一。在管理中,既不能有職無權,更不能有權無責,必須職、責、權、利相互結合。

六、企業文化塑造應注意的七個要點

由於各企業的背景、生產模式以及地域等一係列因素的不同,能適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企業進行文化塑造時應注意七個要點。

(一)注意企業文化的民族背景

不同的企業文化千差萬別,沒有兩個企業具有完全相同的企業文化。但在相同或相似的社會曆史、民族文化等影響下,企業文化也有許多共性。所以任何一個企業在進行企業文化的建設時,都要將“民族背景”作為重要的參照係統。

(二)企業文化建設應從宏觀角度著手

麵對新的經濟形勢和環境,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日益依靠綜合的、整體的戰略決策,以及企業的經營和組織策略。單純的經濟手段和生產手段隻可能產生片麵性和短期行為。因此,必須從企業文化的宏觀角度看待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審時度勢,探索道路,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充分控製和利用環境的有利條件和企業內部潛力,使企業向高效、健康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