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的重要性幾乎每個企業都知道,但如何創新卻是困擾許多企業的難題。而聯想卻走出了一條具有鮮明特色的漸進創新之路。
漸進創新是聯想的經驗。所謂漸進創新,即通過持續的不斷積累局部或改良性的創新,最終引起質的變化,實現根本性的創新。企業經營者審時度勢對發展戰略不斷調整和選擇並予以實施的過程和邊幹邊學,管理體係不斷完善,創新能力逐步形成、不斷升級的過程是聯想的發展過程。聯想的發展曆程、發展戰略、企業製度、管理、領導班子等方麵無一不體現出漸進創新的特點。
1.三大創新
具體說來,聯想的技術創新是指,能夠發現技術的市場潛力及采取針對性的改進,能夠真正理解中國用戶的需求,從而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聯想的管理創新,全在提高資源組合效率,更多地涉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機製,正中傳統做法、體製、缺陷和觀念之要害;聯想的製度創新,集中體現在建立基本體製構架。
聯想的實踐還表明,國內企業管理創新的實現過程也是健全現代公司經營體係和實現管理正規化及專業經理人員成長形成的過程。管理正規化工作是創新型的工作,由於國內大多數企業到今天通常還不了解和市場機製相協調的正規化為何物,國內仍缺乏合格的管理人員,同樣的創新,在國內要付出更高的製度和人力資源調整成本。鑒於此,在國內,創新同時要求逐步正規化,營造有利於專業經理人員成長的環境,即創新和建立與現代企業相適應的管理體係的工作必須同步進行,與國內企業家相適應的管理體係的工作必須同步開展。與國外企業家相比,國內企業家的創新活動具有的特殊性在於他沒有現成的管理人才和可以購買的管理體係支持他實現“新組合”。
2.創新的四道難關
聯想通過自己的創新實踐指出,中國的高科技企業在創新通常要遇到以下四道難關:
難關1:觀念。
聯想認為,人們在長期的計劃經濟體製下形成的舊觀念諸如對市場作用的認識、對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的關係、對科研成果的評價方式、對企業中科研開發的作用和地位等等都已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舊觀念的影響就像人行走於水中,阻力巨大,但卻無形,使有才華的人有勁沒處使。
難關2:機製。
聯想認為,高科技企業在創新時的最重要關口就是機製,因為高新技術企業都是在滾動中發展的,在前進的路上必然要遇到無數的危險和挫折。倘若沒有一個好的機製,讓創業者成為這個企業的主人,這個企業要想成功幾乎是不可能的。
難關3:環境。
聯想認為,中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企業對發展環境要求過高無疑是為難政府;而在現在的環境下,要求高新技術企業健康發展。目前,我國的法律體係還不完善,各種法律沒有完全配套,而且立法和執法能力不夠,這給企業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環境不利給吸引人才造成了極大的困難,“海歸派”的專業人才對環境改進無計可施,又無法適應環境,最後無用武之地,造成很大的損失。
難關4:管理能力。
聯想認為,高科技企業的開發成果無法形成效益的最主要症結還是企業自身的管理能力和長期計劃經濟體製的局限。由於在中國沒有讓類似於海外企業管理專門人才的環境,致使高科技企業的管理相當落後。而沒有企業管理作為基礎,“高科技產業化”、“技術創新”等都難以實現。
聯想自己一直很清楚,作為一個高科技企業,利潤增長的根本因素是技術創新。但基於上述認識,基於要建百年老店,因此聯想選擇了“貿、工、技”道路,用了十餘年的時間來建立企業的營銷基礎和企業的管理基礎,為技術創新的實現做好準備工作。
3.提升創新能力
聯想根據自己的實踐摸索出一套使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的、行之有效的辦法:
(1)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技術創新體係。在這個體係中,把定義麵向市場的產品作為核心。而決定這種定義的兩個動因分別是可獲取的成熟技術和用戶的市場需求(或潛在需求),其中可獲取的技術又可分解為自主創新的技術和可獲取的第三方技術。企業創業之初,更多的可能是轉化第三方技術。在對需要開發的產品目標進行了定義以後,通過應用成熟技術,再加上自己開發設計的創新,最終形成市場需要的產品。另外,一個產品要形成一個成熟的、大規模的產業不僅要靠產品推廣活動,還要配合有創新的市場推廣活動,這一點對於不是麵向既有市場,而是開辟一個全新市場,或者是在創造一種市場需求的情況下尤為重要。最後一點,企業技術創新的基礎和積累過程是開發和設計的創新。
(2)以新能力一步步推動企業發展壯大。其軌跡就是一步一步地從先進技術的“使用者”,過渡到先進技術的“推進者”,最後落腳於先進技術的“創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