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不如求己
某人在屋簷下躲雨,看見觀音正撐傘走過。這人說:“觀音菩薩,普度一下眾生吧,帶我一段如何?”
觀音說:“我在雨裏,你在簷下,而簷下無雨,你不需要我度。”這人立刻跳出簷下,站在雨中:“現在我也在雨中了,該度我了吧?”
觀音說:“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為有傘;你被雨淋,因為無傘。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傘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請自找傘去!”說完便走了。
第二天,這人遇到了難事,便去寺廟裏求觀音。走進廟裏,才發現觀音的像前也有一個人在拜,那個人長得和觀音一模一樣,絲毫不差。
這人問:“你是觀音嗎?”
那人答道:“我正是觀音。”
這人又問:“那你為何還拜自己?”
觀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難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在我們現實工作中,許多人都會說:我相信我自己,我是最棒的!當我們在喊這些口號時,我們是否真的相信自己?我們會不會遇到一點困難就忘掉剛才所喊的這句話呢?領導者更是這樣,隻有自己真的相信,才能讓別人相信你。
最簡單的問題
一位著名的數學家到一所著名的大學,給數學係學生上課。
數學家站在上講台,什麼話也沒說。“刷刷”幾筆,他先在黑板上寫了:“2+2=?”這樣一個簡單的算式,並問這群滿懷虔誠心情來聽課的學生:“誰能告訴我答案?”
這些演算過無數複雜算式的研究生們麵麵相覷,不知數學家有什麼高明之舉,大家你看我、我看你,不敢輕易回答。他們想,這一定是一個表麵簡單,實際深奧無比的算式。
這時候從角落裏站出一個戴眼鏡的學生,同學馬上認出了,他就是全班最笨的阿呆。阿呆怯生生地回答:“2+2=4呀!”
“哈哈!”阿呆的回答引來滿堂哄笑,因為這個答案是幼兒園小朋友也能回答的。
可數學家對阿呆的回答非常滿意,他嚴肅地給學生們上了第一課:“幼兒園小朋友也能回答的問題,你們這些大學生卻不敢回答,你們是被你們自己嚇倒的呀!”
人們往往自以為是地把問題或事情想像得過於深奧和複雜,因而畏手畏腳,不敢前行,錯過了許多機會。不要被自己嚇倒,勇敢地麵對問題,你會發現其實你離解決問題並不遙遠。
箱子
門口,兩個工人正在奮力地推拉著一個大木箱,他們又是拉又是推,直到精疲力竭,箱子卻一點都不動彈。
最後,在外麵的那個人說道:“最好算了,我們決不可能把箱子搬進去。”
“你說什麼?把箱子搬進去?”裏麵的人叫道,“我還以為我們正試圖將它推出去呢!”
俗話說:“人心齊,泰山移。”兩個工人隻所以無法移動一隻箱子,是因為他們犯了南轅北轍的錯誤。在工作中,一定要與工作夥伴及時溝通,齊心協力,隻有這樣才能高效完成任務。其實,創造一個合作的團隊既不神秘,成本也不高。隻需要在組織內發出一個簡單明確的信號即可:壓製破壞性、競爭性行為;鼓勵從團體利益出發的行為。認真檢查你的組織是如何運行的。是否有人隱瞞信息,不與他人分享?是否有人在他人遭遇困難時袖手旁觀?在組織中,人們是否因為害怕而三緘其口呢?如有上述症狀,那麼團隊合作將是治療的特效藥。
名醫
魏文王問名醫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鵲答道:“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問:“那麼為什麼你最出名呢?”
扁鵲答道:“我長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由於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鏟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隻有我們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初起之時。一般人以為他隻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隻及於本鄉裏。而我扁鵲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來放血、在皮膚上敷藥做手術,所以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
文王說:“你說得好極了。”
不能什麼事都要等到問題出現以後再手忙腳亂地去著手解決。高明的領導能夠根據事情發展的蛛絲馬跡預見到事情的未來走向,從而早做準備,讓那些可能造成惡劣後果的問題胎死腹中。管理實踐中,人們往往重視的隻是結果而不是過程。孰不知沒有過程怎麼會有結果呢?隻有在過程中付出努力和聰明才智,結果才能是最令人滿意而又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