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目標創新
目標創新是指組織根據外部環境和組織內部實際情況的不斷變化,有針對性的製訂和調整組織的管理目標,以便更好的適應環境的變化,保障組織的生存和發展。
目標創新對於組織的發展起到的是一個總綱和指引的作用,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要想實現目標創新,首先要求有效的信息傳遞和準確的分析目標市場,隻有在此基礎上,組織對自身的狀況才能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同時對市場有一個總體的把握,這樣才能夠找到市場的需求點,製訂出符合市場需求和組織發展需要的目標;其次,目標創新要求企業的管理機製必須是靈活可變的,在認識到組織目標必須改變的基礎上製訂出新的組織目標;最後,組織製訂了創新的目標之後,還需要對組織的機構和工作機製進行必要的調整,以此來保證組織設立的新目標能夠為整個組織所接受。
4.技術創新
(1)技術創新對組織的影響。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研究所關於中國企業技術創新情況的一項調查分析表明,在所調查的1026家企業中(其中大企業229家,中小企業797家),通過技術創新,有93.2%的企業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和增加了產品品種,有96.7%的企業提高了經濟效益,96%的企業擴大了市場,91.5%的企業提高了產品的質量,88%的企業提高了產量,77%的企業降低了材料消耗,69.4%的企業降低了耗能。上述調查數據表明技術創新帶來的產品品種的增加、質量和產量的提高通過市場作用有力的推動了中國企業的發展。
技術創新是創新的一個重要內容,同時也是社會發展的主要標誌之一。任何一項新技術的產生都將對人類的社會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比如手機的產生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相互之間的溝通,汽車則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交通方式。同樣的,技術革新也將為組織的生存和發展帶來兩方麵的影響。
一方麵,技術水平是衡量組織發展程度的重要標誌,也是組織實力的重要表現。掌握了新技術的組織必然能夠享受新技術帶來的好處,而技術水平落後的組織則很難在社會上立足,因為社會的發展會帶來技術的革新,既包括原有技術的不斷淘汰和完善、更新,也包括新技術的不斷產生。因此,一個掌握著某一生產技術的組織極可能因為自己所掌握技術的過時而麵臨被淘汰的命運,也可能因為掌握了尖端技術從而鹹魚翻身。總之,組織想生存和發展就必須不斷對本組織的技術進行不斷的改進,同時積極吸納社會上產生的對自己有利的新技術,積極追求技術水平的提高,才能保障組織與時俱進。
另一方麵,技術創新也是產品和服務創新的保證,沒有技術創新,則很難有產品和服務創新。比如,在現在講求節能、環保、低碳的社會大環境下,一個生產冰箱的企業如想轉產一級能效的冰箱,卻沒有掌握節能環保技術的話,那麼創新也就隻能是一句空話了。
(2)技術創新的內涵。
①技術創新就是一種新的思想的產生,到研究、發展、實驗、生產製造到首次商業化的過程。技術創新在本質上是一個科技、經濟一體化的過程,強調的是技術應用,包含有技術開發和技術應用兩大環節,在第一個技術開發的環節,科技的力量在起作用,在第二個技術應用的環節,則強調技術的市場應用。同時,由於新技術一旦產生並應用於市場,就會迅速的擴散並引發新的技術改進和革新,因此,技術創新終止於新技術首次商業化。
②技術創新強調的是社會需求的滿足。技術創新的目的是追求社會和市場某一方麵需要的滿足,因為無論是改進現有技術,開發新的產品,還是改進原有的工藝和設備,對於組織而言都是為了提供更符合社會需要的產品,可以說,社會需要是技術創新的起點,同時也是技術創新的終點。
③技術創新強調技術與市場的整合。技術創新既然是以滿足社會需求為目的,那麼體現社會需求的消費市場在技術開發中就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同時衡量技術創新成功與否的標準也是技術開發成果的市場化應用。技術創新強調與市場的整合,有利於科技成果的轉化,能夠使科技切實為社會服務,同時也能體現科學技術的價值,從而保障了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保障了技術創新的可持續性。
④技術創新強調研究與發展部門、生產製造部門與營銷部門的有效整合。技術創新強調的是市場化應用,因此在技術創新的第一階段,技術開發主要是組織的科研部門負責,但是當技術開發出來之後,則主要是生產部門負責生產,到了後期投放於市場時,則主要由營銷部門在運作了。因此,技術創新的成功,依賴於研究部門、生產與營銷部門的密切配合和緊密銜接。
⑤技術創新強調企業內部知識與企業外部知識的整合。技術創新研發階段,新技術是由組織內成員研發的,當然歸於組織,但是技術創新的基礎知識和技術則可能來源於組織外部的已有成果。同時,技術投放與市場後,技術的應用將對整個社會產生影響,是對人類社會技術水平的整體水平的一次提高。
(3)技術創新的內容。技術創新包括產品(服務)創新、設備創新、生產工藝創新。
①產品(服務)創新。創新的一個重要內容是產品(服務)的創新,其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麵。
一是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由此導致人們的需求層次越來越高,其變化速度也越來越快,因此致力於滿足社會需求的組織不得不隨之調整自己的產品和服務。例如前幾年人們去餐廳吃飯,求的是飽腹和美味,現在則不僅追求吃的適口,還要吃的有講究、有文化,同時還要追求食物的營養搭配和食材的綠色健康。
二是需求的不斷變化導致了一個趨勢,那就是產品的生命周期越來越短,這種趨勢在電子類、數碼類產品上的表現尤其明顯,比如前兩年的音頻播放器(MP3)曾經風靡一時,大街上幾乎人人耳朵上都掛著一個,然而一年不到,功能更為齊全的視頻播放器(MP4)迅速取代了它的地位,但是之後不久,大屏幕的視頻播放器又投放進了市場,迅速吸引了人們的眼球。另有如手機、電腦等更新換代的速度也是快得驚人,滿足了人們的需求的同時也對組織的創新能力形成了極大的挑戰,唯有那些能夠不斷進取、不斷創新的組織才能夠在這種激烈競爭中生存下來。
三是產品的個性化需求越來越明顯。比如同樣是需要一部手機,有人可能需要的是手機的超強通信能力,而另一人可能需要的是手機的休閑娛樂功能,由此導致的可能是對同一款手機配置的不同需求。類似的個性化追求不僅體現在對不同種商品的需求上,有時即使是同一種產品,人們對它的要求也可能是不一樣的,比如賣給不同消費者的同一款電腦、同一款車可能在顏色、配置、配件等方麵都是不同的。究其原因,主要原因是同類產品或服務的種類太多,留給人們的可選擇餘地較大,因此,人們自然會根據自己的喜好去選擇。同時,日益豐富的物質文化和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也助長了人們尋求個性化產品的傾向,個性化意味著與眾不同,意味著創新。
組織生存和發展的過程其實就是與社會進行資源交換的過程。組織通過向社會提供產品和服務,從社會中獲取自身生存與發展所必需的一切資源。而交換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是組織向社會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是否能夠滿足社會需求。因此,時時把握市場命脈,向社會提供適宜的產品和服務也是創新的重要目標之一。產品和服務的創新是組織能否將與社會的資源交換過程進行下去的決定性因素。
②設備創新。生產設備和工作必需的設施和設備是組織生存與發展必需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組織的物質財富,也是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重要體現,同時也是技術創新的重要內容,因為技術要與一定的物質手段相聯係。如現在數字化技術的普遍應用就要以計算機的普及為載體,便捷的交通必然要以發達的道路係統和交通工具為基礎。
③生產工藝創新。生產工藝創新指的是生產方法的改進或新生產方法的創造,通過工藝創新,能夠提高產品(服務)的質量和生產效率,比如現在的汽車、電子類產品及其他很多產品都是采用流水線作業,極大地提高了產品的精細程度和生產速度。
5.製度創新
曆史上著名的田忌賽馬的故事用管理的眼光來看也可以說是一個管理創新的故事,孫臏打破了優等馬對優等馬、劣等馬對劣等馬、中等馬對中等馬的常規安排,而是采用了優等馬對中等馬、劣等馬對優等馬、中等馬對劣等馬的安排,因此,最終取得了三局兩勝一敗的結果而贏得了比賽,可以說這次創新取得了成功,從而也顯示了孫臏過人的智慧。但是,我們在感歎孫臏的智慧的同時也應看到,他的這種安排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為當時比賽三局兩勝的製度起了重要作用,如果不是有三局兩勝的製度規定,而是三局三勝才算最終勝利的話,那麼孫臏的這種應對方法就難以有成效了。
無論是在古代社會還是現代社會,無論是對於企業還是政府機構而言,製度及製度的執行情況都與組織的興衰存亡有很大的關係。對於一個組織而言,機構的設置、人員的配備、物資的管理、職責的劃分、權力的分擔、工作的流程等問題都需要規章製度來加以規範,製度是組織有序運行的重要依據和保證。製度一方麵是人們行動的準繩和評判行為正當性的依據,另一方麵也對人們的思維和行為產生了一定的限製所用,將人們的思維和行為限製在了製度規定的框框之內。因此,組織製訂的製度是否合適及能否起到效用將直接關係到管理的成效和成敗。由此可知,創新成功與否與製度設置還有著莫大的關係,一味的因循守舊和尊奉教條就是對創新的扼殺。
組織要想達到創新的預定目標,製度創新是其保障。製度創新的含義有兩方麵。
一是製度既要保證相對穩定性,又要保證其可變性。保持穩定是製度本身的需要,因為多變的製度會導致製度的不連續性,無法使某一項製度或行動得到貫徹,也會使人們感到無所適從。同時,又要保證可變的原因是組織內外環境如果發生了變化(比如組織的目標改變了,組織的新技術也引入了,新產品研發出來了,新的管理方法也引入了),如果沒有與之相配套的製度,那麼肯定會產生新事物與舊體係難以匹配和融合的問題,那麼創新的預定目標將難以實現。例如某一生產企業引入了新的設備,就必然要對新設備的使用和管理進行製度上的規定,否則,誰來使用這些新設備?使用這些設備需經過什麼樣的審批手續?如何使用這些新設備?誰來負責監管這些新設備的使用?如果不給類似的問題做一個製度規定,那麼新設備將無法發揮出原定的效用。
二是要用製度來保證和鼓勵創新,即製訂能夠激發和鼓勵創新的製度。比如在製訂製度的同時,製訂對創新提供物質保障和人力支持、對創新成功的人給予獎勵等措施,這樣有利於營造出一種有利於創新的組織氛圍。
6.組織機構和結構的創新
組織機構和結構上的適時調整是創新的又一個重要內容。因為每一次創新都意味著對原有事物的改造和擯棄,所以創新的後果之一就是對原有權力結構造成巨大衝擊,可能需要對現有的組織機構和結構進行改造;之二就是可能需要產生新的單位和部門,那麼組織機構和結構也將隨著發生變化。因此,如果不能適時調整組織機構和組織結構,創新可能就很難繼續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