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領導職能(1)(3 / 3)

這一假設認為,隻有滿足人的社會和心理方麵的需求,合理地組織與管理,才能提高效率。

3.“自我實現人”假設

這一觀點認為,人除了經濟、社會的需求外,還有一種想充分運用自己的能力、發揮自己才能的欲望。“自我實現人”假設是以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和阿吉瑞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論”為基礎的。馬斯洛認為,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最低層次的需求是生理需求,往上分別是安全、社會交往、尊重的需求,最高層次的需求是自我實現的需求,認為隻要人的潛能充分發揮出來,就會產生最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克裏斯·阿吉瑞斯認為,人具有個性成長的傾向,是一個從不成熟到成熟的過程,即從被動到主動、從依賴到獨立、從有限的行為方式到多樣複雜的行為方式、從膚淺短暫且經常變化的興趣到濃厚且持久專一的興趣、從目光短淺到有長遠打算、從服從附屬地位到平等優越地位、從缺乏自覺到自動自發的連續發展過程。

個性的成長就是自我實現的過程。一個人在這個發展過程中所處的位置,標誌著他的個性的成熟程度,也體現出他的自我實現程度。但是,傳統組織在專業化分工、等級製度、統一指揮、管理幅度等方麵的嚴格控製和呆板規定,使組織成員處於不成熟狀態,致使其自我實現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引發了種種消極後果。

因此,阿吉瑞斯主張,必須改善組織設計,為組織的每個成員創造更多的成功機會,實現組織目標與個人目標的統一。麥格雷戈在此基礎上,提出了“Y理論”,其主要內容如下:①人們並非天生就厭惡工作,工作對於人來說是一種滿足;②在適當條件下,人們不但能接受而且能主動承擔職責;③個人自我實現的要求與組織目標的要求之間並不是對立的、矛盾的;④人們並非天生就對組織的要求采取消極或抵製的態度,人們願意、也能夠通過自我管理和自我控製來完成自己認同的組織目標;⑤大多數人都具有較高的解決組織問題的想象力和創造性,但在現代工業社會條件下,人的潛力隻得到了部分發揮。

對符合“自我實現人”假設的成員,管理人員應采取以下管理策略:①管理的重點是創造一個有利於人發揮潛能的工作環境,管理人員的職能應從監督、指揮變為幫助人們克服自我實現過程中遇到的障礙;②在激勵方式上,管理人員應注重內部激勵;③在管理方式上,應從集權化管理方式轉化為參與管理方式;④組織管理的基本原則是“融合原則”,即必須同時兼顧組織目標需要與個人目標需要。

4.“複雜人”假設

這種觀點認為,人是複雜的,而且是高度可變的,人既有惡的一麵也有善的一麵,有自私的一麵也有利他的一麵,所以人的動機是複雜的。美國心理學家約翰·莫爾斯和傑伊·洛希提出了“複雜人”假設,即所謂的“超Y理論”。

“複雜人”假設的主要內容如下: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結構。有的人追求低層次的需要,有的人追求高層次的需要;有的人要求參與決策,願意承擔更大的責任,有的人則寧願接受正規的組織結構及其規章製度的約束,而不願意參與決策和承擔責任。而且,各個需要層次之間又是相互作用的。②由於人的工作和生活環境總在不斷變化,因而人們已有的需要結構也會不斷變化。③人對不同的組織或組織的不同部門會有不同的需要。④一個人在組織中是否感到滿足、樂於奉獻,關鍵在於該組織的狀況是否同他的需要結構相一致。組織的狀況對組織成員的工作態度和積極性影響很大。⑤由於每個人的需要和能力各不相同,因而他們對一定的管理方式會產生不同的反應。也就是說,不存在一種符合任何人、任何環境的萬能的管理方式,運用管理方式隻能因人、因地、因時製宜。

對符合“複雜人”假設的成員,領導者應采取以下管理策略:①領導者應注意采用靈活、富有彈性的管理方式,以保證管理方式同組織目標、工作性質和組織成員的個人條件相適應,以使組織的每個成員都能獲得勝任感;②領導者應根據組織的實際情況,采用彈性、應變的領導方法,而不能過於簡單化、一般化;③領導者必須具體了解不同員工之間在需要和能力方麵存在的差異,並按照不同人的不同情況采取相應的管理方式,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人性假設是選擇領導風格和領導方式的主要依據,因此它在管理理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人性假設研究從分析人的表麵行為和潛在需要入手,概括了在一定時期內適合大多數人情況的一般性模式,並以此作為管理理論研究的出發點和管理實踐的指導思想。

6.2.2 領導方式

領導方式是指領導者實施領導行為所采取的各具特色的基本方式與風格。不同的領導者,由於管理觀念、自身素質、所處環境的不同,領導方式有很大的差別。在組織管理過程中不同的領導會使用不同的管理方式。而不同的領導方式直接關係到領導的成效。

領導方式大體上有三種類型:專權型領導、民主型領導和放任型領導。

(1)專權型領導,是指領導者個人決定一切,布置下屬執行。這種領導者要求下屬絕對服從,並認為決策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

(2)民主型領導,是指領導者發動下屬討論,共同商量,集思廣益,然後決策,要求上下級融洽、合作、一致地工作。

(3)放任型領導,是指領導者撒手不管,下屬願意怎樣做就怎樣做,完全自由。他的職責僅僅是為下屬提供信息並與組織外部進行聯係,以此有利於下屬的工作。

領導方式的這三種基本類型各具特色,也各適用於不同的環境。領導者要根據所處的管理層次、所擔負的工作性質以及下屬的特點,在處理不同問題時針對不同下屬,選擇合適的領導方式。

6.2.3 領導理論

為了解決有效領導的問題,國內外許多管理學家和心理學家通過長期調查、實驗,從不同角度進行研究,提出了許多理論。這些理論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特性理論,集中研究領導者應有的個人特性;第二類是個人作風和個人行為理論,集中研究領導者的工作作風和領導行為對領導有效性的影響;第三類是情景理論或權變理淪,集中研究不同情況下采取何種工作作風、何種行為的效果最佳。

1.領導特質理論

20世紀30年代以前,西方的一些管理學家一直把領導者個人品質特征作為描述和預測其領導成效的因素,強調領導者的品質與生俱來,是由遺傳決定的。顯然,這種認識是不全麵的,但它所描述的一些領導者應具備的素質還是有一定參考意義和積極作用的。

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外一些學者在對領導者的素質進行研究時,認為有效的領導者必須具備一定的素質,但領導者的特性和品質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實踐中逐漸培養、鍛煉而形成的。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鮑莫爾提出了企業領導人應具備的“十大條件”論,這十大條件是:合作精神、決策能力、組織能力、精於授權、善於應變、敢於創新、勇於負責、承擔風險、尊重他人、品德高尚。

日本企業界將領導者的素質歸結為“十項品德”和“十項能力”。“十項品德”是使命感、責任感、信賴感、積極性、忠誠老實、進取心、忍耐心、公平、熱情和勇氣。“十項能力”是思維能力、規劃能力、判斷能力、創造能力、洞察能力、勸說能力、理解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下級的能力和調動積極性的能力。

不同的研究者對領導者特質的描述各不相同,那是因為領導者的素質是在社會實踐中逐步形成的,所處環境不同,對領導者的特質要求也就不同。

2.領導行為理論

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許多研究者將目光轉向領導者所表現出來的行為上,因而被稱為領導行為理論。這種理論主要研究什麼樣的行為是最有效的領導行為,並認為有效的領導行為與無效的領導行為有很大的區別,有效的領導行為在任何環境中都是有效的。

(1)四分圖理論。四分圖理論又稱俄亥俄模式。該理論認為,領導行為由“著手組織”與“體貼精神”兩個因素影響和決定。著手組織是指領導者規定自身與工作群體的關係,建立明確的組織模式、信息交流渠道和工作程序的行為。如領導者要安排好工作進度計劃、要製訂好考核績效的明確標準、要求組織成員遵守有關規章製度等。體貼精神是指建立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的友誼、尊重、信任方麵的關係,關心員工,尊重員工的感受,加強與員工的交流、溝通。如領導者能騰出時間聽取群體成員的意見、能注意照顧組織成員的個人福利、平易近人等。這兩個因素的結合,形成了四種不同類型的領導風格。

①高體貼與高組織。注重嚴格執行規章製度,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同時重視人際關係,關心下屬。這是一種相對高效、成功的領導風格。

②高體貼與低組織。注重人際關係,但組織內規章製度不嚴,工作秩序較差。這是一種相對仁慈的領導風格。

③低體貼與高組織。注重嚴格執行規章製度,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但不注意關心下屬,與下屬關係不融洽。這是一種相對嚴厲的領導風格。

④低體貼與低組織。不注意執行規章製度,工作秩序差,而且也不關心下屬,與下屬關係不融洽。這是一種相對無能、不稱職的領導風格。

(2)管理方格圖理論。在領導行為四分圖的基礎上,美國管理學者布萊克和莫頓提出了管理方格圖理論。他們將四分圖中的體貼改為對人的關心度,將組織改為對生產的關心度,建立了一張9×9的方格圖。縱坐標表示對人的關心度,分為9級,橫坐標表示對生產的關心度,也分為9級,每一個方格代表這兩個方麵以不同程度結合的不同領導風格,縱橫交錯形成了81種領導風格。其中有五種典型的領導風格。

①“1-1型”又稱“貧乏型”。領導者對員工和生產幾乎都漠不關心,放任自流,沒有擔當起領導者應盡的責任。這種領導方式會導致失敗,是很少見的極端情況。

②“9-1型”又稱“任務型”。領導者注意力集中於完成工作任務,對人的關心不夠,很少注意員工的士氣和發展。

③“1-9型”又稱“俱樂部型”。領導者很少甚至不關心生產,隻關心人,注意搞好人際關係,努力創造和諧的組織氣氛。

④“9-9型”又稱“團隊型”。領導者對生產和人都極為關心,努力使員工的個人目標和組織目標最有效地結合,員工之間關係融洽,生產任務也完成得很好。

⑤“5-5型”又稱“中間型”。領導者對人和生產都有適度的關心,保持完成任務和滿足員工需要之間的平衡,追求正常的效率和令人滿意的士氣。

除了這五種典型的領導風格外,管理方格圖還提供了大量的介於這些形態之間的形態,這裏就不詳述了,不過就這五種風格而言,也有優劣之分。布萊克與莫頓認為團隊型最佳,其次是任務型,再次是中間型、俱樂部型,最差的是貧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