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領導者應當具備下麵幾種品德素質。
a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領導者應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而這些主要體現在他的管理意願上。如果一個人缺乏為他人承擔責任、激勵他人取得更大成績的願望,那麼他就不可能學會管理,所以領導者首先要有強烈的管理意願。管理意願是決定一個人能否學會並運用管理基本技術的主要因素。現代管理科學研究認為,缺乏管理意願的人是不可能敢做敢為的,因此也就不可能在管理上取得成功。隻有具備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才能勇於克服困難,百折不撓,銳意進取,才會在管理工作的崗位上有所作為。
b勇於開拓的進取精神。勇於開拓是領導者應具備的最基本的品質。這種品質表現為不斷進取的精神,胸懷大誌的氣質,敢於拚搏的勇氣,不怕失敗的韌性。領導是一種開拓性的工作,不能開拓的人是無法成為一個好的管理者的,因為即便他有創新意識,也會因缺乏探索的勇氣而無法付諸於行動。勇於開拓意味著改革創新,意味著向風險挑戰,意味著不怕失敗並善於在失敗中探索和總結,最終將失敗轉化為成功。因此,領導者首先應該是個改革者、開拓者。
c正直、誠實、公道的作風。領導者要想管好別人,必須首先管好自己。領導者一定要為人正直、誠實,對人對事的處理要公道正派、堅持原則、不徇私情,這是提高領導者影響力的重要因素。
d謙虛謹慎、胸懷寬廣。領導者要養成虛心聽取別人意見的好作風,虛懷若穀,從善如流。要有寬廣的胸懷,能容人容物,具有拿得起、放得下的大將風範。
e勤奮好學的鑽研精神。知識在不斷更新,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斷發展進步。管理科學也和其他科學一樣,甚至更是學無止境。一個好的領導者一定要有一種勤奮好學、刻苦鑽研的精神,且應具備較強的“學習力”,隻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的素質不斷提高,跟上時代的腳步。
②業務素質。領導者應具有管理現代企業的知識和技能。領導者應掌握的業務知識包括:
a應懂得市場經濟的基本原理,掌握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
b應懂得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各項專業管理的基本知識。此外,領導者還應學習管理學、統計學、會計學、經濟法、財政金融、外貿等方麵的基本知識,以及了解國內外管理科學的發展方向。
c應懂得有關自然科學的基本知識,掌握組織業務領域內的科研和技術發展方向。
d應懂得政治思想工作、心理學、人才學、行為科學、社會學等方麵的知識,以便做好政治思想工作,激發職工士氣,協調好人與人的關係,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
e應能熟練應用計算機、信息管理係統和網絡,及時了解和處理有關信息。
③能力素質。領導者不僅應具有一定的業務知識,還要有較高的業務技能,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麵。
a較強的分析、判斷和概括能力。領導者應能在紛繁複雜的事務中,透過現象看清本質,抓住要矛盾,運用邏輯思維進行有效的歸納、概括、判斷,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b決策能力。決策,特別是經營決策正確與否,對企業生產經營的效果影響巨大。企業的領導者決策是多種能力的綜合表現。任何正確的決策都來源於周密細致的調查和準確而有預見的分析判斷,來源於豐富的科學知識和實踐經驗,來源於集體的智慧和領導勇於負責精神的恰當結合。因此,決策要求在充分掌握企業內外環境資料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的預測,並對多種方案進行比較和選擇。
c組織、指揮和控製的能力。領導者應懂得組織設計的原則,如因事設職、職權一致、命令統一、管理幅度等,熟悉並善於運用各種組織形式,善於綜合運用組織的力量,協調人力、物力和財力。控製能力要求領導者在實現企業預定目標的過程中,能夠及時發現問題並采取措施予以克服,從而保證目標的順利實現;在確認目標無法實現時,要能果斷地調整目標。
d溝通和協調組織內、外各種關係的能力。善於與人交往,傾聽各方麵的意見,應是交換意見溝通情況的能手。對上,要尊重,爭取支持;對下,要謙虛,平等待人;對內,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對外,要熱情、公平而客觀。
e不斷探索和創新的能力。對做過的工作能及時、認真地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善於聽取不同意見,從中吸取有用的東西。對新鮮事物要敏感,富有想象力,思路開闊,善於提出新的設想、新的方案,對工作能提出新的目標,鼓勵屬下去完成任務。
f知人善任的能力。要重視人才的發現、培養、提拔和使用,知其所長,委以適當工作;重視教育,提高部屬的業務能力,大膽提拔,勇於啟用新人。
④身體素質。領導者負責指揮、協調組織活動的進行,這項工作不僅需要足夠的心智,而且需要消耗大量的體力。因此,領導者必須有強健的身體,充沛的精力。
(2)領導集體的構成。組織中的領導者是複數而非單數,是一群人而非一個人。某個組織的領導者是就這個組織的領導者集體或“領導班子”而言的。在領導集體中,為首的領導者特別重要,他在領導集體中起著核心和舵手的作用。但是,現代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異常複雜,如果單靠個人的聰明才智,是很難有效地指揮和領導組織成員實現管理目標的。因為世界上很少有無所不能的全才,可以說絕大多數都是某一方麵的專才,科學技術或管理方麵都是如此。但專才如果組織得好,同樣可以構成全才的領導集體。一個具有合理結構的領導班子,不僅能使每個成員人盡其才,做好各自的工作,而且能通過有效的組合,發揮巨大的集體力量。
領導班子的結構,一般包括:年齡結構、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專業結構等。
①年齡結構。不同年齡的人具有不同的智力、不同的經驗,因此,尋求領導班子成員的最佳年齡結構是非常重要的。領導班子應該是老、中、青三代結合,向年輕化的趨勢發展。人的經驗與年齡一般呈正向關係,年老的人經驗往往比較豐富。因此,領導班子中老、中、青結合,有利於發揮各自的優勢。領導班子的年輕化,是現代社會的客觀要求,是組織現代化大生產的需要。但年輕化絕不是青年化,不是說領導班子中成員的年齡越小越好,而是指一個領導集體中應有一個合理的老、中、青比例,有一個與管理層次相適應的平均年齡界限。在不同管理階層中,對年齡的要求,對年輕化的程度應有所不同。
②知識結構。知識結構是指領導班子中不同成員的知識水平構成。領導班子成員都應具有較高的知識水平。沒有較高的文化知識素養,就勝任不了管理現代化企業的要求。在現代企業中,大量的先進科學技術被采用,在複雜多變的經營環境中,為了使企業獲得生存,求得發展,企業領導人員必須具備廣博的知識。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職工的文化水準在不斷提高,各類組織的各級領導也在向知識型轉變。
③能力結構。領導的效能不僅與領導者的知識有關,而且與他運用知識的能力有密切的關係。這種運用知識的能力對於管理好一個企業是非常重要的。能力是一個內容十分廣泛的概念,它包括決策、判斷、分析、指揮、組織、協調能力等。每個人的能力是不相同的,有的人善於思考分析問題,提出好的建議與意見,但不善於組織工作;有的人善於組織工作,但分析問題的能力較差。因此,企業領導班子中應包括各種類型的人物,要有思想家、組織家,還要有實幹家,這樣才能形成最優的能力結構,在企業管理中充分發揮作用。
④專業結構。專業結構是指在領導班子中各位成員的配備應由各種專門的人才組成,形成一個合理的專業結構,從總體上強化這個班子的專業力量。在現代企業裏,科學技術是提高生產經營成果的主要手段。因此,領導幹部的專業化,是搞好現代企業經營的客觀要求。
以上所述的領導班子的結構僅是主要方麵的,還有一些其他方麵(如性格結構等)也是需要注意的。按照這些要求形成的領導集體將是一個結構優化、富有效率的集體。
6.2 領導方式與理論
6.2.1 人性假設的基本內涵
人的思想與行為歸根結底是由人的本質決定的。要把握被領導者的心理與行為規律,就必須深入研究人的本質屬性,即管理中的人性問題。
所謂人性假設,主要是指在管理過程中主體對人性問題的一種假定,並依據假定的不同而提出不同的管理方針和策略。人性的假設問題是一切管理思想和管理行為的認識基礎,“有什麼樣的人性假設就有什麼樣的管理”。自人性假設問題提出之後,學術界先後提出了許多不同的觀點,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四種。
1.“經濟人”假設
這種觀點主要認為人是為經濟利益而存在的。亞當·斯密最早提出了這一假設,指出人主要追求的是經濟上的目標,即“理性的人”、“個人利益最大化”等,這種理論對西方資產階級早期的管理理論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在很長一段時期被奉為西方管理上的一項基本指南。後來,美國行為科學家道格拉斯·麥格雷戈提出了著名的“X理論”,即“經濟人”假設,基本上認為人性是消極的:一般人都生性懶惰,盡可能地逃避工作;缺乏雄心壯誌,不願承擔責任,寧願被人領導;天生以自我為中心,對組織需要漠不關心;天生反對變革,安於現狀;易受到欺騙和煽動。對符合“經濟人”假設的成員,管理人員應采取以下管理策略:①管理工作的重點應放在如何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完成任務方麵,建立嚴密的組織,製訂具體的規範和工作製度,如工作定額、技術規程;②應采用“胡蘿卜加大棒”的管理方式;③人必須在強迫與控製之下才肯工作,因而在管理上要求集權化管理。在“X理論”支配下,領導者對下屬的管理方式往往處在兩個極端:一是“嚴厲、強硬的管理方法”;另一極端是“溫和、軟弱的管理方法”。事實證明,兩者都不能取得理想效果。因此,“經濟人”的觀點已經過時了。
2.“社會人”假設
這一觀點認為,人不隻是為經濟利益而存在,人有社會交往的需要。“社會人”假設是由梅奧通過霍桑實驗提出來的,是對人性認識的一大進步,後來成為以梅奧為代表所形成的人際關係學派理論研究的基點。主要內容如下:①社交需要是人類行為的基本激勵因素,而人際關係是形成人們身份感的基本因素;②與管理人員所采用的獎酬和控製的反應比起來,員工更易於對同級同事們所組成的群體的社交因素做出反應;③員工對管理人員的反應能達到什麼程度,視管理人員對下級的歸屬需要、被人接納的需要及身份感的需要的滿足程度而定。
對符合“社會人”假設的成員,管理人員應采取以下管理策略:①管理人員不應把自己的注意力局限於完成任務上,而應更多地注意為完成任務而工作的員工的需要上;②管理人員不應隻注意指揮、計劃、組織的控製,而應關心體貼員工,致力於建立融洽的人際關係,注意員工歸屬需要與尊重需要的滿足;③管理人員在獎勵方式上應注重集體獎勵,而不隻是個人獎酬;④管理人員要從單純的監督者變為下級員工與更上層領導者之間的聯絡人,要經常傾聽員工意見並向上級發出呼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