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領導職能(1)(1 / 3)

內容提要

領導是管理要素之一,隻有通過有效的領導,才能使組織成員完成預期的目標。領導是領導者及領導活動的簡稱。領導通過指揮、協調、激勵在組織中發揮作用。

領導擁有相應的權力、職位、職責。領導決定管理成敗,因此,領導者要具備較高的素質,才能在管理過程中運用領導方法和藝術,正確處理好員工激勵和溝通的工作,使人們全心全意地為實現組織或群體目標而努力,真正實現管理目標。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領導的含義

2.了解領導理論,理解領導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3.掌握激勵的概念,了解激勵的過程、作用

4.掌握激勵的理論體係

5.理解溝通的含義,了解溝通的過程

6.熟悉溝通的類型及其各自的優缺點

技能目標

1.能夠用領導理論分析現實組織的領導行為

2.能夠靈活應用激勵藝術指導工作

3.能夠掌握有效溝通的技巧,並懂得如何用其消除溝通障礙及改善溝通效果

案例導入

黃工程師為什麼要走

助理工程師黃大佑,是一位名牌大學高材生,畢業後已經工作8年。他於四年前應聘到一家大廠工程部工作,工作勤懇負責,技術能力強,很快就成為廠裏有口皆碑的“四大金剛”之一,名字僅排在一號種子——廠技術部主管陳工程師之後。然而,工資卻同倉庫管理人員差不多,一家三口還住在剛進廠時住的那間平房裏。對此,他心中常有不平。黃廠長是一個有名的識才老廠長,“人能盡其才,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的孫中山先生名言,在各種公開場合不知被他引述了多少遍,實際上他也是這樣做的。四年前,黃大佑調來報到時,門口用紅紙寫的“熱烈歡迎黃大佑工程師到我廠工作”幾個大字,是黃廠長親自吩咐人秘部主任落實的,並又交代要把“助理工程師”的“助理”兩字去掉。這確實使黃大佑很受感動,工作很賣勁。

兩年前,廠裏有指標申報工程師,黃大佑屬於有條件申報之列,但名額卻讓給了一個沒有文憑、工作平平的老同誌。他想問一下廠長,誰知,他還沒去找廠長,廠長卻先來找他了:“黃工,你年輕,機會有的是。”去年,他想反映一下工資問題,這問題確實重要。來這裏最重要的一個目的不就是想得到高一點的工資,提高一下生活待遇嗎?但是,幾次想開口,都沒有勇氣講出來,因為廠長不僅在生產會上大誇他的成績,而且,有幾次其他單位來取經,黃廠長當著客人的麵讚揚他:“黃工是我們廠的技術骨幹,是個有創新的人才。”哪怕廠長再忙,路上相見時,總會拍拍黃工的肩膀,說句諸如“黃工,幹得不錯”,“黃工,你很有前途”。這的確讓黃大佑興奮,“黃廠長的確是一個伯樂”。此言不假,前段時間,還把一項開發產品的重任交給自己呢,然而……

最近,廠裏新建好了一批職工宿舍,聽說數量比較多,黃大佑決心反映一下住房問題,誰知這次黃廠長又先找他,還是像以前一樣,笑著拍他的肩膀:“黃工,廠裏有意培養你入黨,我當你的介紹人。”他又不開口了,結果家沒有搬成。深夜,黃大佑對著麵前一張報紙招聘出神。第二天,黃廠長辦公桌台麵上壓著一張小紙條:“黃廠長:您是一個懂得使用人才的好領導,我十分敬佩您,但我決定走了。”

6.1 領導職能概述

領導是管理的基本職能,是管理活動的中心,在管理中起主導作用,他貫穿於管理活動的整個過程。提高工作效率,首先需提高領導者的素質,並積極探索科學的領導方法和藝術。

6.1.1 領導的含義

“領導”從字麵意義上講,可以解釋為率領、引導的意思。領導這個詞,是多義詞,有名詞、動詞之分,名詞的領導是指領導者,即專門從事指揮和協調活動的人或機構,動詞的領導是指領導活動。因此,領導是領導者及領導活動的簡稱。從這個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到,領導的實質性含義包括以下內容。

(1)領導是一種過程,是引導人們的行為過程。

(2)領導的本質是人際影響,即改變其他群體成員的態度或行為。領導意味著下屬樂意接受影響,願意聽從指揮,願意付出努力,從這個意義上說,最成功的領導是所有下屬願意為他們所尊敬的領導者赴湯蹈火。

(3)領導的目的是群體或組織目標的實現,它的目標在於使人們心甘情願地為實現組織或群體目標而努力。

6.1.2 領導的作用

領導在組織中起著協調個人需求和組織要求的作用。領導意味著在組織中的地位,隻有通過下屬和組織其他成員的服從才得以確立,下屬和組織的其他成員之所以追隨和服從領導者,是因為他們的領導者能夠滿足他們的願望和需求。在領導過程中,領導者正是通過巧妙地將組織成員個人願望和需求的滿足與組織目標的實現結合起來達到領導的目的的。這種巧妙的結合過程,即領導者對被領導者進行指揮引導,激勵鼓舞和溝通協調的過程。領導工作不但要使組織成員獲得物質需求上的適度滿足,更需要使他們獲得精神需求上的滿足,在組織成員相互之間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使人人都以其是組織的一員而驕傲。

領導的作用具體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麵。

(1)指揮作用。認清形勢,指明目標及達到目標的途徑。

(2)協調作用。認識分歧,行動產生偏離目標時需要領導者協調組織成員的關係和行動。

(3)激勵作用。組織成員的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不可能完全一致,領導者將調動其積極性,使其以高昂的士氣為組織做貢獻。

6.1.3 領導的權力和職責

1.領導的權力

權力是一個中性的概念,指一個人借以影響另一個人的能力。領導權力是指領導者有目的地影響下屬心理與行為的能力。權力是領導的基礎,也是領導者發揮職能的基本條件。在組織中,各級領導者之所以能對下級產生影響,率領和引導組織成員為實現組織目標而努力,原因就在於他們擁有相應的領導權力。不管什麼領導,都涉及對權力的運用。領導權力的來源可以分為以下五類。

(1)法定權力。這是由組織中等級製度所規定的正式權力。這種權力是被組織、法律、傳統習慣甚至常識所認可的。它通常因職位而產生,這種職位是人們所接受的合法的地位。如在組織中,一個組織成員之所以能夠按照領導的要求來進一步完善其工作,是因為領導為實現預期目標的同時,擁有相應的權力。在組織中,各級領導者對其下屬都擁有一定的法定權力。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法定權力即為職權。

(2)獎勵權力。這是給予或取消報酬的權力。管理人員對其下屬人員的工資、獎金、提升等的決定,以及理想工作的安排都屬於獎勵權力。管理人員控製報酬手段越多,這些報酬對下屬越是顯得重要,那麼他擁有的獎勵權力就越大。

(3)處罰權力。處罰權力是領導者通過精神、感情或物質上的製約,強製下屬服從的一種權力。如在組織管理中,對犯錯誤的下屬進行批評或扣除相應的獎金等。處罰權力、獎勵權力都和法定權力密切相關,法定權力決定了處罰權和獎勵權。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運用處罰權力時應謹慎,否則就容易引起下屬的憤恨、仇視或報複。

(4)模範權力。這一權力主要來自領導者個人的魅力。這種權力比較抽象,一般人都服從擁有這一權力的人。追隨者們對這種領導的某些方麵,如個性、背景和態度上有一種認同感,他們往往從工作、生活上模仿或學習他。擁有模範權力的人能激起下屬的忠誠和極大的熱情。

(5)專長權力。專長權力指領導在某些方麵擁有比下屬更多的專業技能或知識信息,這些技能或信息有助於幫助下屬指明方向,排除障礙,實現個人或組織目標。

在組織中,管理人員可能擁有上述種種權力,它們有的源自於個人,有的則源自於職位。當組織中某人身兼個人權力和職位權力時,就被稱為正式領導。

2.領導的職責

不同領導工作於不同的領域、組織和層次,因而其職責也各具特點。領導的共同職責表現在以下方麵。

(1)科學決策。決策是領導者的基本職責,領導者必須要能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模糊情景下進行有效決策,如果等到狀態變得清晰,極有可能已經失去了最好的機會。

(2)知人善任。一個優秀的領導者不應唱獨角戲,而應帶領、指揮更多的人去實現組織目標。因而培養他人的能力,做到知人善任是判斷領導者是否成熟的重要標準。

(3)製訂戰略。製訂戰略時,一要認清外部環境,把握目標方向,二要熟悉本組織的實際條件。

(4)有效溝通。領導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溝通。優秀的領導者在溝通中應該具有一種化繁為簡的才能,能夠把很複雜的事情,使用簡潔通俗的語言表達出來。領導者需要成為傾聽大師,在組織變革方麵的溝通時,要求領導人具備足夠的耐心和熱情。領導人應該選擇好不輕易放棄的事業,遇到挫折不氣餒,並經常在不同場合宣揚這項事業。

(5)承擔責任。即使是一個優秀的領導者,在不確定性很高的決策中也不可能總是成功。在遭遇挫折和失敗時,隻要勇於負起責任,認真總結,從頭再來,就會有成功的機會。決定性的決策往往具有風險,但是無論如何,在不確定性情形下進行決策總比不做決策好。這些時候,領導人肯定要承擔風險和責任。

(6)事業導向。成功的領導者一定具有強烈的事業心,把組織目標當做自己的事業,全身心地投入到事業當中去。

3.領導者與領導集體

(1)領導者與領導者的素質。領導者是實施領導過程的人,他們利用影響力帶領組織或組織成員達成一定的組織目標。

管理與領導是人們容易混淆的概念。事實上,領導職能與管理職能、領導者與管理者是既相互聯係,又相互區別的。我們把組織中具有法定領導地位和影響的個人稱為領導者,把所有從事管理工作職能的人員稱為管理者。因此,管理者的範圍超過領導者的範圍。領導者在組織中處於核心地位,他們具有相應的職務、職權和職責,是組織開展領導活動的首要條件。

縱觀古今中外,大量的實踐證明,一個運作良好並能持續發展的組織,一定有一群好的領導者,他們都具備了與其工作崗位相適應的領導素質。如何才能做一個好的領導者或者說領導者應具備什麼樣的素質才能成為一個成功的領導者或者是有效的領導者,這也確實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實際上常常有這樣的情況,在某個組織環境下能成為成功的因素,在另一個組織環境下可能不會成功,而且一個人的素質是由多方麵的品質組合而成的,特定品質的重要性會受到其他品質及其組合方式的影響。但理論研究和管理實踐都證明,有效的領導者都必須具備一定的品德素質、業務素質、能力素質和身體素質。

①品德素質,即道德品質,是一個人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準則行為時所表現出來的行為特征。它是推動一個人行為的主觀力量,決定了一個人工作的願望和熱情。盡管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時代對品德的標準有不同的理解和要求,但把品德作為選才用人的首要條件卻是每一個社會或組織所遵循的共同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