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業再造理論的基本內容
(1)企業再造理論首要的內容就是提出了對流程的不同理解。哈默和錢皮將流程再造定義為:“針對企業業務流程的基本問題進行反思,並對它進行徹底的重新設計,以便在衡量績效的重要指標上,如成本、質量、服務和效率等方麵,取得顯著的進展。”並強調要打破原有分工理論的束縛,重新樹立“以流程為導向”的思想。
(2)企業再造理論認為,企業再造活動絕不是一次改良運動,而是重大的突變式改革。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麵:第一,企業再造是對固有的基本信念提出挑戰;第二,企業再造需要對原有的事物進行徹底的改造,使企業產生脫胎換骨一樣的巨大變化;第三,改革要在經營業績上取得顯著的改進。哈默和錢皮為“顯著改進”製訂了一個目標:“周轉期縮短70%,成本降低40%,顧客滿意度和企業收益提高40%,市場份額增長25%。”
(3)企業再造提出了三條基本的指導思想:第一,以顧客為中心。第二,以員工為中心。扁平化成為替代傳統的金字塔型組織結構的新模式。第三,以效率和效益為中心。重組流程應能夠推動企業生產效率和效益的提高。
2.企業再造的主要程序
(1)對原有流程進行全麵的功能和效率分析,發現其存在的問題。
(2)設計新的流程改進方案,並進行評估。
(3)製訂與流程改進方案相配套的組織結構、人力資源配置、業務規範等方麵的改進規劃,形成係統的企業再造方案。
(4)組織實施與持續改善。實施企業再造方案,必然會觸及原有的利益格局。因此,必須精心組織,謹慎推進。
企業再造方案的實施並不意味著企業再造的終結。在社會發展日益加快的時代,企業總是不斷麵臨新的挑戰,這就需要不斷地對企業再造方案進行改進,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
2.5.3 學習型組織理論
學習型組織理論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管理理論與實踐中發展起來的全新的管理理論。1990年,美國管理學家麻省理工學院彼得·聖吉博士的《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出版,引起了管理學界的轟動。從此,建立學習型組織、進行五項修煉成為管理的熱點。
1.學習型組織的含義
所謂學習型組織,是指通過培養彌漫於整個組織的學習氣氛、充分發揮員工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而建立起來的一種有機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續發展的組織。這種組織具有持續學習的能力和高於個人績效總和的綜合績效。簡而言之,學習型組織就是一種能夠不斷學習、不斷自我創造未來的組織。
2.學習型組織的五項修煉的主要內容
彼得·聖吉把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體學習、係統思考視為學習型組織模型的內涵,即學習型組織的五項修煉。
(1)自我超越。這項修煉是學習型組織的精神基礎,要求組織的每個人學習如何認清、加強並努力實現自己心中美好的願望。自我超越修煉的重要方法是保持創造性張力。為此,組織必須塑造一種能讓員工充分發展的平台,讓每個員工的潛能得到充分展現的內部環境。
(2)改善心智模式。這項修煉是學習型組織的思維基礎,要求組織成員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以開放的心靈容納別人的想法。改變原來固有的思考問題的方式和方法。這項修煉的核心任務就是讓心智模式浮出水麵,創造出更適合我們的新心智模式。為此,在組織內需要對其進行管理。
(3)建立共同願景。共同願景是由共同的目標、價值觀與使命構成的。所謂共同願景,是指能鼓舞組織成員共同努力的願望和遠景。它是學習型組織的動力基礎。隻有當人們致力於實現某種他們深深關切的事情時,才會產生創造性學習,否則隻能產生適應性學習。因此,組織要鼓勵發展個人願景,要以團體學習為基本方式,同時還必須明確組織的目標、使命和理念。
(4)團隊學習。這項修煉是學習型組織的方法基礎,要求組織成員之間能夠敞開心靈,充分交流,相互啟迪,共同提高,達到1+1>2的效果,使大家都能在相互學習中提升工作、學習和創新能力。團隊學習的基本方式是深度交談。
(5)係統思考。係統思考是學習型組織的靈魂,也是五項修煉的核心。係統思考是“看見整體”的一項修煉,它是一個架構,讓我們看見相互關聯的事件,看見漸漸變化的形態而非瞬間即逝的一幕。係統思考以一種新的方式使我們重新認識自己所處的世界。它有兩個關鍵點:一是係統的觀點,二是動態的觀點。
以上五項修煉之間有很強的相關性,每一項修煉的成敗都與其他修煉的成敗相聯係。它們之所以稱為修煉,表示這是一個過程,一個學習和提高的過程,作為組織的領導者,要深刻理解這些原理,並在實踐中不斷地演練,這樣的組織才能稱為學習型組織。
課後練習
複習與思考:
1.你認為泰勒的科學管理思想在現代社會中還有實踐價值嗎?請說明理由。
2.梅奧的霍桑實驗解決了管理學中的哪些問題?
3.你認為法約爾十四項原則中的哪些原則現在還在應用?
4.什麼是學習型組織?如何理解學習型組織的五項修煉?
實務訓練:
一、案例分析
關於管理問題的一次會議
一年來,因內某一知名A公司的利潤一直在下降,而在同一時期,同行們的利潤卻在不斷上升。公司總裁傑克先生非常關注這一問題,為了找出導致利潤下降的原因,他花了幾周的時間考察公司的各個方麵。接著,他決定召開各部門經理人會議,把他的調查結果和他得出的結論連同一些可能的解決方案告訴他們。
傑克說:“雖然我們的利潤一直在下降,但是我們正在進行的大多數工作看來卻是正確的。例如,推銷策略幫助公司保持住了在同行中應有的份額。我們的產品和競爭對手的一樣好,我們的價格也不高,公司的推銷工作看來是有成效的,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他繼續評論道“公司有健全的組織機構,良好的產品研發規劃,公司的生產工藝在同行中也占領先地位。可以說,我們的處境良好,然而,我們公司的確麵臨這樣嚴重的問題。”
室內的每一個人都是有所期待地傾聽著。傑克開始講到勞工關係:“像你們所知道的那樣,幾年前,在全國勞工關係局選舉中工會沒有得到談判的權利。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們支付的工資一直至少和工會提出的工資率一樣高。從那以後,我們繼續給員工提高工資,問題在於,沒有維持相應的生產率。車間工人一直沒有能生產足夠的產品,可以把利潤維持在原有的水平上。”
傑克喝了點水,繼續說道:“我的意見是要回到第一個原則,近幾年來,我們對工人的需求注意得太多,而對生產率的需要卻注意得不夠。我們的公司是為股東創造財富的,不是工人的俱樂部,公司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創造利潤。我在上學時,管理學教授們十分注意科學管理先驅們為獲得更高的生產率所使用的方法,這就是為了提高生產率廣泛地采取了刺激性工資製度。在我看來,我們可以回到管理學的第一原則去,如果我們工人的工資取決於他們的生產率,那麼工人就會生產更多產品。管理學先輩們的理論在今天一樣可以指導我們。”
分析:
1.同學們可自由組合或由指導老師組合成若幹小組,商討下列問題:
(1)A公司生產率低的原因是傑克分析的那樣嗎?你認為還有別的原因嗎?
(2)你認為傑克的解決方案可行嗎?如果你是該公司總裁,你該如何應對?你將采取什麼措施來提高生產率?
(3)你認為科學管理理論在當今的管理實踐中應當怎樣應用?
2.每一小組推薦一名代表上台扮演公司總裁發表演講,你認為該采取什麼措施來應對目前公司麵臨的問題?該如何通過改進管理來提高生產率?其他同學扮演公司的職工和管理者,提問相關問題。
3.表演結束後請全班同學分別給各小組評分。
二、實踐訓練
1.實訓項目
走訪企業、學校、醫院等單位,了解他們的管理情況、到圖書館或上網查閱著名的企業管理案例。
2.實訓目的
增強學生對管理思想與理論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管理理論分析管理現狀的能力。
3.實訓組織
(1)將班上同學分成若幹組,每組走訪一個單位,收集一個案例。
(2)運用所學管理理論分析收集的案例和調查資料。
(3)組織全班學生對調查結果進行討論,每組可確定一名主發言人。
(4)要求每個學生針對這個課題,寫出調查報告,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4.實訓考核
每位同學將調查報告交任課教師批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