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存貨的期末計量(2 / 3)

要求:確定丁公司該材料可變現淨值的計量基礎。

分析:因為企業決定該材料不再用來生產產品,而是直接用於銷售,所以其可變現淨值為9500(10×1000-500)元。

(四)為生產而持有的材料

這裏的材料是指原材料、在產品、委托加工材料等,其計量基礎分兩種情況:

1.產品沒有發生減值,材料按成本計量

如果用材料生產的產成品的可變現淨值預計高於成本(這裏的成本是指產成品的生產成本),則該材料仍然應當按照成本計量。

【例4.29】2010年12月31日,M公司某材料賬麵成本50萬元,市場售價48萬元,假定不發生其他費用。用該材料生產的產成品的可變現淨值高於成本。

要求:確定M公司該材料的計量基礎。

分析:由於用該材料生產的最終產品此時並沒有發生減值,因此,該材料即使其賬麵成本已高於市場價格,也不應計提減值準備,應以賬麵成本作為其計量基礎。

2.產品發生減值,材料按成本與可變現淨值孰低計量

如果材料價格下降表明產成品的可變現淨值低於成本,則該材料應當按可變現淨值計量。

【例4.30】2010年12月31日,N公司A材料賬麵成本120萬元,單位成本1.2萬元/件,數量100件,可用於生產甲產品100台,A材料市場售價1.1萬元/件。假定不發生其他費用。

由於A材料市場售價下跌,導致用其生產的甲產品的市場價格也下跌,由此造成甲產品的市場售價由3萬元/台降為2.7萬元/台,但生產成本仍為2.8萬元/台。將每件A材料加工成甲產品尚需投入1.6萬元,估計發生運雜費等銷售費用0.1萬元/台。

要求:確定A材料的可變現淨值。

分析:

(1)計算用A材料所生產的甲產品的可變現淨值

甲產品的可變現淨值甲產品的售價-估計銷售費用-估計相關稅費

2.7×100-0.1×100260(萬元)

(2)比較用A材料所生產的甲產品的成本和可變現淨值

甲產品的可變現淨值260萬元小於其成本280萬元,即A材料價格的下降表明甲產品的可變現淨值低於成本,因此,A材料應當按可變現淨值計量。

(3)計算A材料的可變現淨值

A材料的可變現淨值甲產品的售價-將A材料加工成甲產品尚需投入的成本-

估計銷售費用-估計相關稅費

2.7×100-1.6×100-0.1×100100(萬元)

A材料的可變現淨值100萬元小於其成本120萬元,因此,A材料的期末價值應為其可變現淨值100萬元。

三、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核算

企業應當定期或至少每年度終了對存貨進行全麵清查,如有因存貨毀損、陳舊過時或銷售價格低於成本等而使存貨成本高於可變現淨值的,應按可變現淨值低於存貨成本的部分,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一)存貨減值跡象的判斷

資產負債表日,當存在下列情況之一時,應當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1.市價持續下跌,並且在可預見的未來無回升的希望;

2.企業使用該項原材料生產的產品的成本大於產品的銷售價格;

3.企業因產品更新換代,原有庫存原材料已經不適應新產品的需要,而該原材料的市場價格又低於其賬麵價值;

4.因企業所提供的商品或勞務過時或消費者偏好改變而使市場的需求發生變化,導致市場價格逐漸下跌;

5.其他足以證明該項存貨實質上已經發生減值的情形。

(二)存貨可變現淨值為零的情況

存貨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通常表明該存貨的可變現淨值為零。

1.已黴爛變質的存貨;

2.已過期且無轉讓價值的存貨;

3.生產中已不再需要,並且已無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的存貨;

4.其他足以證明已無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的存貨。

(三)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