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期末存貨的成本低於可變現淨值,不需要作會計處理,資產負債表中的存貨仍按期末的賬麵價值列示;如果期末可變現淨值低於成本,則必須確認當期的期末存貨跌價損失,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具體計提方法有:
1.按單個存貨項目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按單個存貨項目計提存貨跌價準備是指企業將每個存貨項目的成本與其可變現淨值逐一進行比較,按較低者計量存貨,並且按成本高於可變現淨值的差額,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2.按類別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按類別計提存貨跌價準備是將存貨類別的成本總額與可變現淨值的總額進行比較,每個存貨類別均取較低者確定該類存貨的期末價值。按照存貨類別計提存貨跌價準備適用於數量繁多、單位價值較低的存貨。
3.合並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存貨具有相同或類似最終用途或目的,並在同一地區生產和銷售,意味著存貨所處的經濟環境、法律環境、市場環境等相同,具有相同的風險和報酬。因此,與在同一地區生產和銷售的產品係列相關、具有相同或類似最終用途或目的,且難以與其他項目分開計量的存貨,可以合並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四)存貨跌價準備的核算
1.設置賬戶
企業計提存貨跌價準備,應設置“存貨跌價準備”賬戶和“資產減值損失”賬戶核算。
“存貨跌價準備”賬戶是存貨的備抵賬戶,其貸方登記企業計提的減值準備的數額,借方登記衝減恢複的減值準備、發出存貨應轉出的減值準備。餘額在貸方,反映企業已計提但尚未轉銷的存貨跌價準備。
“資產減值損失――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賬戶屬於損益類賬戶,其借方登記企業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的數額,貸方登記企業轉回的存貨跌價準備的數額。期末,應將本賬戶餘額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結轉後本賬戶無餘額。
2.賬務處理
資產負債表日,企業首次計提存貨跌價準備時,應按存貨可變現淨值低於其成本的差額,借記“資產減值損失――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賬戶,貸記“存貨跌價準備”賬戶;以後各期,比較成本與可變現淨值,計算出應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數額(應提數)與“存貨跌價準備”賬戶的餘額(已提數)進行比較,如果應提數大於已提數,應予以補提;反之,應衝銷多提部分數額;如果以前減記存貨價值的影響因素已經消失,則減記的金額應當予以恢複,並在原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的金額內轉回,轉回的存貨跌價準備與計提該準備的存貨項目或類別應當存在直接對應關係,轉回金額應以存貨跌價準備的餘額衝減至零為限。
企業計提了存貨跌價準備,如果其中有部分存貨已經銷售,則企業在結轉銷售成本時,應同時結轉對其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
【例4.31】假設甲公司2010年年末存貨的賬麵成本為110000元,預計可變現淨值為105000元。
(1)因存貨的預計可變現淨值低於其成本,因此,按其差額計提存貨跌價準備5000(110000-105000)元,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資產減值損失――計提存貨跌價準備5000
貸:存貨跌價準備5000
(2)假設2011年年末該存貨的預計可變現淨值為95000元,則應提數15000(110000-95000)元,因前期已提5000元,所以本期應補提10000(15000-5000)元。應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資產減值損失――計提存貨跌價準備10000
貸:存貨跌價準備10000
(3)假設2012年年末該存貨的可變現淨值有所恢複,預計可變現淨值103000元,則應提數7000(110000-103000)元,因前期已提15000元,所以本期應衝減8000(15000-7000)元,應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存貨跌價準備8000
貸:資產減值損失――計提存貨跌價準備8000
(4)假設2012年年末該存貨預計可變現淨值恢複到135000元,則應提數為0(110000<135000)元,因前期已提15000元,所以本期應衝減15000元,以“存貨跌價準備”科目餘額衝減至零為限,應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存貨跌價準備15000
貸:資產減值損失――計提存貨跌價準備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