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進先出法
先進先出法是指根據先入庫先發出的原則,對於發出的存貨,以先入庫存貨的單價進行計價,從而計算發出存貨成本的方法。采用先進先出法計算發出存貨成本的具體做法是:先按第一批入庫存貨的單價計算發出存貨的成本,領發完畢後,再按第二批入庫存貨的單價計算,以此類推。若領發的存貨屬於前後兩批入庫的,單價又不同時,就需要分別用兩個單價計算。其具體計算方法。
【例4.8】甲企業2010年3月1日期初結存A材料1000千克,單價為8元,金額8000元,購進批次為031。本月份收發料情況。
計量單位:千克;金額單位:元
材料名稱:A材料 計量單位:千克;金額單位:元
在采用先進先出法的情況下,由於期末結存材料金額是根據近期入庫存貨成本計價的,其價值接近於市場價格,並能隨時結轉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但每次發出存貨要根據先入庫的單價計算,工作量較大,一般適用於收發存貨次數不多的情況。當物價上漲時,采用先進先出法,會高估企業當期利潤和庫存存貨價值;反之,會低估企業存貨價值和當期利潤。
2.加權平均法
加權平均法包括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和移動加權平均法。
(1)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是指在期末計算存貨的平均單位成本時,用期初存貨數量和本期各批收入的數量作為權數來確定存貨的平均單位成本,從而計算出期末存貨和已銷存貨成本的一種計價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本期銷售或耗用存貨成本=本期銷售或耗用存貨數量×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期末結存存貨成本=期末結存存貨數量×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其計算方法。
材料名稱:A材料 計量單位:千克;金額單位:元
加權平均單價(8000 4860 16300)÷(1000 600 2000)8.10(元)
發出材料成本1900×8.1015390(元)
期末結存材料成本1700×8.1013770(元)
采用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隻需在期末計算一次加權平均單價,比較簡單。但平時賬上無法提供存貨的收、發、存情況,不利於存貨的管理。
(2)移動加權平均法
移動加權平均法是指在每次收到存貨以後,以各批收入數量與各批收入前的結存數量為權數,為存貨計算出新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的一種方法。每次進貨後,都要重新計算一次加權平均單位成本。計算公式如下:
移動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本批銷售或耗用存貨成本=本批銷售或耗用存貨數量×移動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移動加權平均法的優點是便於管理人員及時了解存貨的結存情況,並且每次購入新的存貨,都要重新計算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使得存貨的單價比較接近於市場價格,其缺點是計算量較大。
3.個別計價法
個別計價法又稱為分批計價法,是指認定每一件或每一批的實際單價,計算發出該件或該批存貨成本的方法。其計算公式如下:
發出存貨成本=發出存貨數量×該件(批)存貨單價
個別計價法的具體計算方法(若3月25日領用033批次600千克)。
材料名稱:A材料 計量單位:千克;金額單位:元
采用個別計價法,對每件或每批購進的存貨應分別存放,並分別登記存貨明細分類賬。對每次領用的存貨,應在存貨領用單上注明購進的件別或批次,便於按照該件或該批存貨的實際單價計算其耗用金額。
個別計價法適用於房屋、船舶、飛機、汽車、珠寶名畫等數量和品種較少、單位價值高的存貨。
(二)原材料發出的核算
根據“領料單”或“限額領料單”、“領料登記簿”或“發出材料彙總表”填製發出材料的記賬憑證,進而登記原材料明細賬。企業發出的材料,根據不同的用途,借記“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管理費用”等賬戶,貸記“原材料”賬戶。
【例4.9】根據甲企業3月份發出材料共計15390元,其中用於製造產品10000元,車間領用5000元,管理部門領用390元。賬務處理如下:
借:生產成本10000
製造費用5000
管理費用390
貸:原材料――A材料15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