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會計的基本假設、會計基礎和會計信息質量要求(3 / 3)

2.不同企業相同會計期間可比。為了便於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評價不同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及其變動情況,會計信息質量的可比性要求不同企業同一會計期間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采用統一規定的會計政策,以確保會計信息口徑一致、相互可比,不同企業應按照一致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要求提供有關會計信息。

(五)實質重於形式

實質重於形式要求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不應僅僅以交易或者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

企業發生的交易或事項在多數情況下其經濟實質和法律形式是一致的,但在有些情況下也會出現不一致。例如,企業按照銷售合同銷售商品但又簽訂了售後回購協議,雖然從法律形式上看企業實現了收入,但如果企業沒有將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沒有滿足收入確認的各項條件,即使簽訂了商品銷售合同或者已將商品交付給購貨方,也不應確認銷售收入。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項。

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遵循重要性原則,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對交易或事項應當區別其重要性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對資產、負債、損益有較大影響,進而影響財務報告使用者據以作出合理判斷的重要會計事項,必須按照規定的會計方法和程序進行處理,並在財務報告中予以充分、準確的披露;對於次要的會計事項,在不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和不至於誤導財務報告使用者作出正確判斷的前提下,可適當簡化處理。重要性的應用需要依賴職業判斷,企業應當根據其所處的環境和實際情況,從項目的性質和金額的大小兩方麵加以判斷。例如,企業發生的某些金額較小的支出,從支出受益期來看,可能需要若幹會計期間進行分攤,但根據重要性要求,可以將該項支出一次性地計入當期損益。

(七)謹慎性

謹慎性要求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時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入、低估負債或者費用。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麵臨著許多風險和不確定性,如應收款項的可收回性、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售出存貨可能發生的退貨或者返修等。會計信息質量的謹慎性要求,需要企業在麵臨不確定性因素的情況下作出職業判斷時,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充分估計到各種風險和損失,既不高估資產或者收入,也不低估負債或者費用。

謹慎性的應用不允許企業設置秘密準備,如果企業故意低估資產或者收入,或故意高估負債或者費用,將不符合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相關性要求,從而損害會計信息質量,扭曲企業實際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這將對使用者的決策產生誤導,這是不符合會計準則要求的。

(八)及時性

會計信息的價值在於幫助使用者或者其他方麵作出經濟決策,具有時效性。即使是可靠的、相關的會計信息,如果不及時提供,失去了時效性,對於使用者的效用也會大大降低,甚至不再具有實際意義。

及時性要求企業對於已經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及時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後。在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過程中貫徹及時性,一是要求及時收集會計信息,即在經濟交易和事項發生後,及時收集整理各種原始單據或者憑證;二是要求及時處理會計信息,即按照會計準則的規定,及時對經濟交易或者事項進行確認和計量,並編製財務報告;三是要求及時傳遞會計信息,即按照國家規定的有關時限,及時地將編製的財務報告傳遞給財務報告使用者,便於其及時使用和決策。

會計信息質量關係到投資者決策、完善資本市場以及市場經濟秩序等重大問題。其中,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是會計信息的首要質量要求,是企業財務報告中所提供會計信息應具備的基本質量特征;實質重於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是會計信息的次要質量要求,是對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等首要質量要求的補充和完善,尤其是在對某些特殊交易或者事項進行處理時,需要根據這些質量要求來把握其會計處理原則,另外,及時性還是會計信息相關性和可靠性的製約因素,企業需要在相關性和可靠性之間尋求一種平衡,以確定信息及時披露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