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1章 銷售業績評估的方法有哪些(1 / 2)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正確的認識來源於實踐。進行銷售分析與評價時,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進行分析;要通過現象看本質,從經濟指標的綜合評價開始,按發生時間、地點、管理環節和變化原因進行有的放矢地深入分析;要綜合分析各項相關的經濟指標和影響因素,找到問題的關鍵,以全麵的,發展的觀點來評價企業銷售活動。

銷售分析與評價的方法很多,這裏僅選擇幾種常用的分析方法來進行說明。

1.絕對分析法。

絕對分析法是通過銷售指標絕對數值的對比確定數量差異的一種方法,它是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方法,其作用在於揭示客觀存在的差距,發現值得研究的問題,為進一步分析原因指明方向。

依據分析的不同要求主要可作三種比較分析,即將實際資料與計劃資料、前期資料和先進資料對比。

(1)與計劃資料對比,可以找出實際與計劃的差異,說明計劃完成的情況,為進一步分析指明方向。如計劃今年完成銷售額40萬,實際完成80萬。

(2)與前期資料對比,如與上月、上季、上年同期對比可反映銷售活動的發展動態,考察銷售活動的進步情況。

(3)與先進資料對比,可以找出同先進水平的差距,有利於吸收和推廣先進經驗,挖掘潛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利潤水平。

在運用絕對分析法時,要注意對比指標的可比性,對比指標雙方的指標內容、計算方法以及采用的計價標準和時間單位應當一致。在與其他企業比較時,還要考慮各種不同因素的影響。

2.相對分析法。

相對分析法是指通過計算、對比銷售指標比率,確定相對數差異的一種分析方法。利用這一方法,可以把某些不同條件下不可比的指標,變為可比指標,進行對比分析。

依據分析的不同目的要求,可計算出各種不同的比率進行對比。主要有:

(1)相關比率分析。這是將兩個性質不同而又相關的指標數值相比,求出比率,從銷售活動的客觀聯係中進行研究分析。如將純利潤與企業全部投資相比,求出投資收益率;將銷售費用與銷售收入額相比,求出銷售費用率等。然後利用這些經濟指標再進行對比分析。

(2)構成比率分析。這是計算某項銷售指標占總體的比重,分析其構成比率的變化,掌握該項銷售指標的變化情況。如將某一種產品的銷售額與企業總的銷售額相比,求出它的構成比率,然後將它的前期構成比率和其它產品構成比率相對比,能發現它的變化情況和變化趨勢。

(3)動態比率分析。這是將某項銷售指標不同時期的數值相比,求出比率,以觀察其動態變化過程和增減變化的速度。由於采用的基期數值不一樣,計算出的動態比率有兩種,即定基動態比率和環比動態比率。定基動態比率是指某一時期的數值固定為基期數值計算的動態比率。計算公式為:

定基動態比率=比較期數值÷固定基期數值×100%

環比動態比率是指以每一比較期的前期數值為基期數值計算的動態比率。計算公式為:

環比動態比率=比較期數值÷前期數值×100%

3.因素替代法。

因素替代法是指通過逐個替代因素,計算幾個相互聯係的因素對經濟指標變動影響程度的一種分析方法。下麵舉例說明因素替代法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