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媒介融合環境下紙質媒體的生存法則(2 / 2)

中國報紙進入厚報時代之後,因為版麵擴充的原因,報紙的成本被提高,為了在不減少受眾的前提下維持報社的生計,可選擇的謀生之路隻有增加廣告的收入。或者換句話說,厚報時代,報紙改革首先表現在厚度上而不是內容上。各類都市報紙,多半都成為了信息大雜燴,就單個讀者來說,一份厚厚的報紙除去廣告和混雜信息,剩下的隻有很少一部分是有用信息。讀者要獲取這類信息,就不得不跳進信息的海洋,耗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去大海撈針。然而,生活節奏的加快使人們很難靜心細細品讀一份十幾版或是幾十版的報刊,他們更習慣上google、百度搜索一下。“一報在手,什麼都有”在網絡海量信息和簡易檢索的性質麵前,驟然失色。退一步分析,假使讀者有時間靜心讀報,報紙逐漸增加的版麵及內容也還是無法與網絡新媒體相抗衡,紙質媒體的空間終究是被限製的。更何況現在讀者根本沒有充裕的時間在內容贅餘的厚報中需求自己感興趣的信息,於是,更多的受眾倒向了新媒體一麵。

三、媒介融合環境下傳統紙質媒體的求生策略

1、增強內容深度。無論新媒體怎樣的大肆興起,信息傳播的核心始終都是內容,不同的傳播方式隻是造成了傳播效果的不同,現今終究還是內容為王的時代。因此,既然在硬件設施上紙質媒體無法與新媒體技術相抗衡,那麼就要在內容上為自己謀求一條生路。

新媒體的出現大大加快了信息傳播的速度,卻在深度上略顯不足。網絡新媒體趕在紙質媒體前麵第一時間給受眾提供的往往是表麵的,膚淺的信息。而受眾對新聞事件的關注並不僅僅局限於表層,他們更多的是想挖掘其深層的真相,因此,報紙等紙質媒體可以在深度上大做文章,從而贏得相當一部分受眾。

2、凸顯辦報特色。當今媒介環境下,各媒介的競爭異常激烈,這種競爭是多方麵造成,但歸根到底還是內容上的競爭。從某種意義上講,努力形成鮮明的辦報特色,是使紙質媒體在競爭激烈的媒介戰役中勝出的重要方麵之一。

在新媒體興起,媒介融合的新的媒介環境下,報紙必須做到有自己的個性,才能在這場傳媒戰爭中勝出。首先,應考慮到報紙版麵的有限性,難以包羅萬象,而且這樣做也會喪失報紙自身的個性特色。因此,刊登在有限版麵上的新聞必須有所取舍,簡單凝練,凸顯特色。其次,報紙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媒介環境下抓住受眾,就必須明晰讀者定位,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細分讀者,可以有效地吸引不同領域、不同階層、不同年齡的讀者,從而優化報紙發行結構。

3、與新媒體合作融合。傳媒業的曆史演變證實,任何一種媒體都不可能在新媒介的衝擊下完全消失,無論傳媒技術如何發展,新的傳播手段如何興盛,報紙等一些傳統媒體仍還是擁有自己的受眾群體④。因此,傳統紙質媒體為了在新媒體的巨大衝擊下,生存得更舒適,不得不尋求一條與新技術融合的生存之道。

報紙等紙質媒體可以在紙質傳播的同時,與互聯網合作發展電子媒體,從而彌補自身傳播信息滯後的缺陷。另外,還可以與網絡融合,建立自己的論壇,博客等信息交流場所,打破報紙單向傳播的傳播方式。針對電視媒體現場感強、感染力強的特性,報紙媒體可以與之優勢互補,相得益彰。例如一些電視讀報類節目,大大增加了報紙和電視的潛在受眾,激發的觀者的視聽興趣,增強了讀者的閱讀欲望,從而實現共同發展,報紙等傳統媒體也在此過程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

參考文獻

①【美】阿爾文·托夫勒 著,孟廣均等 譯:《未來的衝擊》,北京:新華出版社,1988

②《中國3G時代到來》,http://news.cctv.com/china/20090109/110345.shtml

③丹尼斯·麥奎爾 著,劉燕南 等譯:《受眾分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

④禹建強,《麵對拐點:中國報業如何實現逆轉》,《媒介觀察》,2006(4)

(作者:大連民族學院文法學院新聞學專業學生,指導教師李世舉)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