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江蘇省上市公司與產業結構關係研究(2 / 3)

自“十二五”以來,江蘇省正在順應全球經濟的發展趨勢,及時調整並優化產業結構,提高地方資源的利用率,使之能進一步帶動地方經濟的增長。

總體而言,江蘇省的產業結構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著“二、三、一”的發展順序,雖然第二產業的比重在逐步下降,但是依照國情第二產業依舊是現階段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所占的比重也一直在50%以上,預計未來一段時間,第二產業對江蘇省經濟發展的作用將進一步下降,而第三產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將進一步提高。

三、江蘇省上市公司與產業結構吻合度分析

(一)從總體進行分析

江蘇省200家上市公司中,152家主要從事第二產業,占總數的76%,46家主要從事第三產業,占總數的23%,2家上市公司主要從事第一產業,隻占1%。這與江蘇省的產業結構有一定的相似度,但是還不是高度吻合。這其中,有產業的局限性、籌資來源的局限性、政府的重視程度以及上市要求的不同等多種原因。

江蘇省第二產業上市公司中主要從事製造業的有141家,占第二產業的92.8%,而在製造業中,化工板塊43家,紡織板塊16家,機械板塊43家,電信板塊28家,這四個板塊的上市公司占整個江蘇省製造業上市公司總量的92.2%。通過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第二產業,而第二產業的重點優勢產業是製造業,這些符合江蘇省的經濟發展規律和實情。按照江蘇上市公司行業分布數量排序,仍然以加工製造業等重工業為主,這與江蘇省仍處於工業化中期、以重化工業為主導的特征相一致。相對而言,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公司上市發展速度較慢,其數量在整個江蘇省上市公司中占據的比重較小。第三產業所占比重低是江蘇省產業結構的一個弱點,並影響到經濟的增長質量。行業分布明顯過於集中,容易造成公司之間競爭的白熱化甚至是無序化。而且,大部分上市公司處於行業的中下遊,位於產業鏈的末端,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量不強。但是隨著江蘇省響應國家的產業結構調整的號召,各類上市公司也在進行著自身的產業結構調整,政府為各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資金支持。隨著江蘇省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政策的顯現,促進資本市場發展政策的落實,在未來幾年第三產業上市公司會大幅增加。

(二)分地域進行分析

1.蘇南地區。大部分上市公司都集中在蘇南地區,主要從事第二產業的上市公司多達111家,三大產業分布的數量比為1︰111︰37,而蘇南三大產業結構的比例為2.9︰53.7︰43.4,可以看出,蘇南地區上市公司產業分布並不是很合理,與實際的區域產業結構有著一定的差距,這說明蘇南地區第三產業的發展有著相當大的發展空間。

2.蘇中地區。第二產業比重大於第三產業,且第一產業比重相對較低,從實際情況看,蘇中地區工業經濟起步較早,玩具、機電、醫藥、汽車等傳統產業具有明顯優勢,是支撐蘇中經濟增長的特色產業,也是提高區域競爭力的重要基礎,蘇中地區大部分上市公司也是主要從事這些產業。蘇中地區土地、耕地麵積數量充足,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和礦產資源,對資源短缺的江蘇和華東地區具有重要的開采價值。海洋資源十分豐富,是蘇中跨越發展的潛力所在。但從蘇中目前的產業結構狀態看屬於低收入國家的產業結構形態,第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後,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2010年隻有37%,大大低於蘇南地區的水平。產業結構演變雖趨向良性循環,但仍然存在諸多不協調,處於低級狀態。

3.蘇北地區。蘇北地區受經濟基礎、思想觀念、市場經濟意識等因素的影響市場化改革滯後。長期以來,蘇北對外開放水平低,思想觀念保守,企業普遍缺乏國際市場意識和競爭意識,或出口商品雷同,或結構單一,製約了蘇北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和經濟潛力的有效發揮,因此蘇北地區的上市公司數量遠遠少於蘇南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