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會計有效教學途徑的探討
財會教育
作者:楊伶俐 鄭輝英
摘要:課堂教學作為學校教育的核心活動和課程實施的最根本要素,其有效性如何直接關係到高等教育的質量。隻有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增強學校的辦學能力,造就一流的學校,對社會產生積極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高職會計課堂教學失效的因素,進而探討了高職會計有效教學的途徑。
關鍵詞:高職會計有效途徑
一、引言
高職課程教學的有效性程度決定了高職人才培養的質量和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程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實現教學目標,保證教學質量,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非常重要。
“有效教學”問題的研究源於20世紀初的教學科學運動,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主要指在一定的教學投入內(時間、精力、努力),通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使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提高、進步。高職會計教學有無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完成會計教學內容或教的認真不認真或學校是否配有先進的會計模擬實訓室,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得好不好。作為一名從事會計課程教學工作的教師,如何使一堂課精彩而有效一直是我們思考的問題。
二、影響高職會計課程教學有效性的因素
(一)教學方法多年不變。在會計教學方法上,目前基本上還是采用“填鴨式”、“滿堂灌”的舊教學方法,課堂氣氛沉悶,師生互動不夠,學生學習情緒低落。部分教師隻顧在講台上講課,而不顧及學生的課堂反應。不能科學地應用案例教學、啟發式教學、學生討論式教學、實驗教學、模擬教學等現代化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多注重會計理論,忽視了理論與會計實務的結合,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單一的“填鴨式”教學方法,缺乏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交流與溝通。
(二)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應用不夠。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簡單化,隻注重書本知識傳授,不注重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培養。不注重專業教育,忽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教師運用“黑板+粉筆”等傳統教學手段,對多媒體課件未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僅僅是把板書中的內容移到了幻燈片中,並非真正把教學與實踐、教學與現代化手段有機結合。
(三)課堂缺乏教學藝術。教師的教學藝術和人格力量對學生影響較大。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一名教師要真正做到“傳道有術、授業有方、解惑有法”,課堂教學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
(四)課堂教學缺乏和諧溝通。一些教師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關係,不能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給予及時的輔導、真誠的鼓勵。缺少關愛的學生往往會因自己成績差而表現出叛逆、消極甚至有些惡劣的行為,從而導致上課不專心,以致於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正常秩序。
(五)教師課堂組織能力不強。有的教師缺乏課堂管理的技巧,課堂上學生往往出現注意力不集中,不專心聽講,不願意參與課堂的各種活動,甚至課堂上講話,搞小動作,嚴重影響課堂教學質量。
(六)過於依賴教材。一些教師過於依賴教材,不管教材內容編寫是否合理、是否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按部就班,從而造成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七)會計師資隊伍缺乏實務經驗。教師隊伍存在先天不足的局麵,更缺少具有會計實踐工作經驗的雙師型教師,相當一部分會計課教師雖然教學時間不短,但普遍缺乏會計實際工作經驗,導致教學效率和效果不佳。
三、實現高職會計有效課堂教學的途徑
根據高職學生學習的狀況,在授課過程隻有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才會主動地與教師產生互動,自覺地投入到探求知識、掌握技能的學習中。在課堂上,教師可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靈活而恰當地使用以下教學方法,使學生從樂趣中學到知識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