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我國上市公司海外投資的現狀及對策(1 / 3)

淺析我國上市公司海外投資的現狀及對策

理財視點

作者:王春華 馬瑩瑩

摘要: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下,為適應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經濟可持續發展等各方麵需要,我國政府提出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有比較優勢的各類所有製企業開展對外直接投資和跨國經營,推動我國有實力的企業通過對外投資不斷發展壯大。由於上市公司與一般公司相比有明顯優勢,因此本文以上市公司為基準,從其海外投資的基本情況出發,對海外投資現狀、業績與風險等進行分析,對其存在的問題與未來發展趨勢進行思考,進而探尋我國上市公司海外投資進一步更好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海外投資現狀問題風險對策

一、我國上市公司海外投資的現狀與特點

麵對經濟全球化的大勢,在國家“走出去”的號召下,我國企業對外投資激情高漲,然而與此相應的卻是海外投資的頻頻失敗。2011年6月,我國鐵建投資沙特輕軌項目虧損達人民幣41.48億元;2011年7月初,中鋁宣布澳大利亞昆士蘭奧魯昆鋁土礦資源開發項目最終告吹,項目損失高達3.4億元; 2009年底,中化集團在海外投資的3個油氣田項目,累計虧損1 526.62萬美元;2009年9月,我國中鐵在波蘭A2高速公路項目虧損,合同總額4.47億美元。我國石油大學2010年的一份報告顯示,受管理製度及國際投資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三大石油公司在海外的虧損項目達到2/3。在這些明確的數字背後還有一些海外投資虧損則是一筆糊塗賬,2010年6月,中鋼集團在澳大利亞鐵礦石項目暫停,具體損失沒有數據顯示。但是根據首屆外交官經濟論壇上提供的數據,2004年以來我國共有14家企業在海外發生巨額虧損,14個項目累計虧損達950.5億元。

我國海外投資具有以下特點:首先,投資目的多樣化。具體而言有符合政策性導向、加強鞏固我國經貿地位、掌握能源及原材料、獲取技術、拓展行銷渠道等。第二,多地上市的企業更願海外投資。與僅在一地上市的企業相比,多地上市企業對不同文化和投資海外的遊戲規則可能更為了解,間接促進後者的國際化進程。反過來,也可能是企業為方便進行國際化經營選擇在不同國家上市。第三,投資領域分布廣泛。其中,金融、石油、航空、電力海外投資最積極。第四,投資目的地分布不均衡。亞太地區往往是海外投資熱點。第五,海外投資方式多樣。並購投資方式是我國海外投資的主要投資方式,而主要涉及采礦業、製造業電力生產和供應業、專業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等。根據2010年度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2010年以並購方式實現的直接投資297億美元,同比增長54.7%,占流量總額的43.2%。

二、我國上市公司海外投資風險分析

首先,要分析其大的投資環境。海外投資環境可以分為間接環境與直接環境。間接環境是企業生存的一般環境或客觀環境,如政治、經濟、法律、社會文化、技術等;直接環境是影響個別企業業務活動的環境,如市場環境和事務環境。從地域空間來看,海外投資環境又由母國環境、東道國環境和國際環境三部分構成。由於其所處環境的複雜與多變性,也就決定了其比國內投資更多的風險性。

(一)政治風險

我國企業在海外投資中麵臨的投資政策不穩定、民族主義傾向、政府的效率和公信力等因素都是政治風險,這些因素都會直接影響到我國企業海外投資的成敗。在西方盛傳的“中國威脅論”引起了東道國政府的謹慎甚至恐慌,對來自我國的投資有很多政策上的限製和歧視,尤其體現在資源投資領域。中海油收購美國優尼科公司被拒絕;三一重工投資美國風電也以軍事原因被否;我國三峽公司和美國杜克公司進行了為期兩年的談判,準備在美國投資6.9萬千瓦風電廠,最後被否決。這些例子都可以看出我國企業在海外投資中麵臨的政治風險限製了企業的進一步投資與發展。

(二)信息不對稱風險

海外投資與國內投資在製度、文化、經濟等諸多層麵存在著非常大的差異。在進行對外投資中,如果海外投資企業不深入、全麵地了解並購企業的現狀或投資當地的真實情況,那將會給企業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損失。我國企業海外投資麵臨著嚴重的信息不對稱,進而也影響了企業的認同感。在對目標企業的估值和投資談判中信息的獲取和分析都非常重要,很多公司在啟動海外投資項目之前都聘請了國際知名的投資銀行作為其財務顧問,但是客觀存在的信息不對稱風險幹擾了預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