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高校內部控製中的文化因素
內部控製
作者:孔盈 劉國峰 林立偉
摘要:在內部控製中的文化因素不斷得到重視的背景下,作為內控主體的高校中所特有的文化——高校文化這一概念也應當被明確。本文從高校文化定義入手,界定了高校文化的內涵,闡釋了高校文化的作用,希望通過明確高校文化這一概念,能夠有助於提高高校內控的效率,實現高校的教學和科研目標。
關鍵詞:高校內部控製高校文化文化建設
2003年7月,美國COSO委員會在1992年的COSO報告基礎上,結合《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報告方麵的要求,頒布了《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k》的報告(ERM),提出“風險管理是一個過程,它由一個主體的董事會、管理當局和其他人員實施,應用於戰略製定並貫穿其中,旨在識別可能會影響主體的潛在事項,管理風險,以使其在該主體的風險容量之內,並為主體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此處所提出的“主體”包括高等學校在內。
一、高校內部控製中的高校文化
自20世紀初期至今,內部控製的發展曆經內部牽製階段、內部控製製度階段、內部控製結構階段和內部控製整合框架階段。隨著學者對內部控製研究的不斷深入、內部控製理論建設的不斷完善,文化這一要素也逐漸引起學術界的關注。1988年包含文化含義在內的控製環境概念在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發布的《審計準則公告第55號》(SAS No.55)中被首次提出。1992年,美國COSO委員會在提出的內部控製整體框架中,更為明確地闡述了控製環境的概念,指出文化是控製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對內部控製的研究也在不斷深入、漸成體係,2010年財政部專門推出《企業內部控製應用指引第5號——企業文化》,意在提高企業對企業文化的重視、指引企業文化的完善發展。
在企業內控和企業文化研究不斷深入完善的同時,高校內控和高校內控中的文化因素卻未得到更多的關注。筆者在此淺議高校文化的內涵及其在高校內控機製中所發揮的作用。
二、高校文化的內涵
高校文化是高校在長期正常運營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為整體團隊所認同並遵守的獨特而穩定的價值觀、教育教學理念和精神,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行為規範的總稱。類似於企業文化,高校文化也並非放之四海皆適宜,它具有獨特性和具體性,並且隨著環境的變化不斷調整完善。高校文化的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一)價值觀
價值觀是人們對周圍客觀事物的意義和重要性,在基於功利或道義性的追求下所做出的衡量和評價。價值觀反映的是人們的主觀認知世界,決定人們的行為方向,是人們在長期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關於價值評判等問題的根本觀點。高校的價值觀,是全體師生的共同價值標準,是他們對學校辦學宗旨、教學目的、科研意義等的價值評價和付諸於行動的意識體現。高校由來自不同背景的師生所構成,價值觀正是這些人在相同環境下對學校教學科研風格、行為體會領悟後所形成的統一觀念體係,體現師生共同的價值追求。
(二)教育教學理念
教育教學理念是學校在長期教學實踐活動中形成的對教與學活動內在規律認識的集中體現,是學校從事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態度和觀念。它通過高校全體師生有意識的實踐活動體現出來,又作為一種觀念體係反映高校師生的群體意識形態和價值追求。高校的教育教學理念是高校文化的核心體現,它將高校的價值觀內化為行為動力,同時指導高校的行為方向,決定高校的行為目的。教育教學理念往往通過形象簡潔的語言傳達出來,例如高校的校訓。這樣利於高校師生傳承銘記,也利於高校向外界推廣自己,讓高校的形象新鮮生動、別具一格。
(三)集體意識
集體意識是高校全體師生將自己視為學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心理狀態,是高校師生認同高校價值觀的體現,是教育教學理念形成的基礎。集體意識是產生集體凝聚力的源動力,是師生之間、師生與學校之間形成休戚與共關係的心理因素。高校集體意識的形成讓學校中的每一份子都融入於大環境之中,視自己的思想、行為為學校教育教學理念實踐、教育教目標實現的一個組成部分,產生主人翁意識,自覺維護學校形象,為學校的進步、成就感到自豪,有意識的避免做出有損學校形象、有悖學校價值觀的行為。
(四)規章製度
高校的規章製度是在長期教學科研活動中逐步形成完善的,對人的行為加以限製以保證高校正常教學生活秩序的維持和高校目標實現的各種規定。規章製度的生命力在於執行。沒有優秀的高校文化,就不能統一高校各級領導、教師和全體學生的思想和意誌,不能激發其潛力和熱情,不能培育對高校的認同感,不能形成卓越的執行力。規章製度是高校文化的外在體現,它指明師生行為的規範模式,使個人行為合理進行,成為高校統一行為的有機組成部分,同時也保障個人和高校的雙重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