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可持續發展觀為新視角評價企業業績
淮安市作為蘇北大市,中小企業在全市上下的通力協作下,雖然克服了資源緊缺、人口密集、經濟發展較為落後等不利情況,進入了穩步成長的上升期,但大部分中小企業仍麵臨著市場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惡性競爭突出等嚴峻問題,其中部分企業的發展模式依然是高投入、高能耗、高汙染的粗放式發展模式,這種生產與發展方式顯然是不可持續的。而當前我市的大部分中小企業基本上都是注重對財務績效的評價,盡管部分企業也提出並實施了一些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相結合的業績評價體係,但仍然以經濟利益作為最終的業績評價目標。在這種背景下,有必要將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引入到評價係統中來,因為企業的生產經營除了依賴經濟資源的配置外,還必須依賴生態資源的優化配置,比如一些汙染指標的計算,可以約束企業的行為,使企業不要為自身的經營業績而犧牲生態環境;另外企業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發展,還必須考慮其為社會所做的貢獻,如解決社會就業、支持公益事業和上繳國家稅收等,把社會責任引入業績評價體係,有利於防止企業為了追求經濟利益衝破道德底線。總之,以可持續發展觀為新視角評價企業業績,可以引導和督促企業放棄傳統的經濟利潤最大化的思想,樹立經濟、環境、社會等方麵持續協調發展的思想,以保持長期的競爭優勢。
(三)構建個性化的業績評價指標體係
評價指標體係應客觀科學地反映各要素、各領域、各環節的真實業績,企業應注意既不存在可以套用的萬能“模板”,更不可照搬照抄其他企業的評價指標體係。但實際工作中,中小企業由於受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管理能力等所限,往往照搬照抄一些大型企業的業績評價體係或方法,沒有考慮企業本身特點以及所處的經濟環境和社會環境影響,導致業績評價結果不能反映企業的真實業績。因此,在構建可持續發展的業績評價指標體係過程中,我市中小企業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自己的特點,如經營戰略、企業生命周期、行業特性等,構建個性化的業績評價指標體係。具體來說,在指標設計過程中,既要注意評價內容上的協調問題,即經濟、環境、社會指標的協調;也要注意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的協調、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的協調。這樣設計的指標體係,才能對企業業績做出客觀科學的評價,從而正確引導企業的經營行為,有效地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注:本文係2013年度淮安市社科類研究課題“淮安中小企業基於可持續發展的業績評價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B-13-33)
參考文獻:
1.王劍.基於中國企業的相對業績評價應用調查[J].商業研究,2011,(7).
2.劉海英,馬桂蓉.企業經營者業績評價方法問卷調查研究[J].科學與管理,2009,(3).
3.葉誌鋒,趙愛芳.企業內部業績評價的調查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7,(5).
作者簡介:
劉紅梅,女,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講師,工程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王玉華,女,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會計師。研究方向:會計。
周愛榮,女,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會計師。研究方向: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