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培訓評估內容。我國曆來重視對政府公職人員政治素質的培養,特別是對於黨員幹部,“政治掛帥”是第一衡量指標。隨著公務員製度的實施,公務員培訓除了重視政治思想素質的培養與提高,對公務員工作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全球化迅速發展的今天,不同體製的國家在行政能力上都麵臨內外部壓力與挑戰,公務員的行政能力越發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素質構成部分,公務員培訓與評估的重點也漸漸轉移到其能力方麵上來。
特別是隨著中國改革的深入及政府職能的轉變,公務員必須具備政治鑒別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務能力、調查研究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必須具有把握機遇、妥善處理行政事務、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應對各種複雜局麵的能力。這些能力和公務員的政治思想水平及道德品質水平一樣,應被作為重點培訓的內容,並被納入重點評估的範圍。比如英國就將公務員的核心能力劃分為九項標準,用以客觀評價每個公務員的能力水平。在能力評估中,他們就以這些核心能力基準作為對照,以對受訓者個人能力進行評估與定位;與公務員工作能力相對應的管理、責任、判斷力、影響力和業務能力等五個方麵分別與公務員的職位要素相對應,既標明了高級公務員履行公職所必需具備的素質、技能、經驗、方法等,又將其作為公務員選任、培養、績效評估和潛質鑒別等的參照條件。⑤參照於此,我國公務員培訓必須著眼於能力的具體與細化,並將之納入到培訓評估的總體框架之內。
變革培訓評估方式。針對我國公務員培訓評估方式的單一與落後,必須通過評估方式的變革與改進來促進培訓的質量與效果,從而提高公務員的業務素質與工作能力。要改變目前以卷麵考試為主要評估方式的現狀,就必須從本質上認識評估的目的是什麼。卷麵考試之所以成為培訓質量評估的傳統方式,培訓評估之所以由培訓者自己來進行,就是因為對公務員業務能力與綜合素質培訓的目的認識不清,進而影響到對評估方式的重視與選擇。
公務員培訓評估的目的除了對培訓質量進行檢測,主要還是為了提高公務員的政治思想、崗位意識、服務觀念及行政能力,以建設好新型的、令人民群眾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同時也是公務員職業生涯進步發展的考評依據。這樣看來,公務員培訓評估就不能夠統一於一張簡單的試卷。首先,要根據公務員所在崗位的專業性、職能性及服務性的不同,而分別進行培訓評估,有的適合卷麵檢測,有的則適宜操作性或麵試方式的培訓評估;其次,要根據公務員的崗位級別要求進行不同層次的培訓評估。比如英國就將高級公務員的核心能力基準在操作層麵上分為三大層次,每一層次各列舉三項內容,每項內容又各自含有若幹量化指標,以此方式進行評估針對性就非常強;再次,公務員培訓的效果顯現必須經過崗位檢驗,傳統培訓結束再進行卷麵考試即萬事大吉的培訓評估方式顯然意義不大,所以,培訓評估應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環節,應在後續的跟蹤反饋中完成評估的全過程,使評估方式更加科學、合理、公正、有效。
我國以往的公務員培訓評估工作基本以“發證”宣告結束,並標誌著培訓工作的“圓滿”完成,這一現象的形成有著複雜的曆史背景及體製原因。而隨著我國體製改革的深入及國際化進程的加劇,新型政府要想大有作為並跟上形式發展的需要,就必須在新的理念及製度支撐下進行公務員的培訓與評估活動,隻有實現公平、合理的政府公務員選拔製度,將公務員業務能力與綜合素質作為任用、提拔的參考依據,構建職務晉升與職級晉升的“雙梯製”,⑥讓每一個有能力、有素質的公務員都能得到發展,才能使公務員培訓工作實效化、科學化,使公務員培訓評估發揮出應有的檢測、評價與督促作用,使服務型政府的建設工作科學、有效開展。
(作者為河南師範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本文係2014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我國新型農村公共服務體係整體性治理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4BZZ067)
【注釋】
①安應民主編:《特區服務型政府公務員行政能力建設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②⑤尹繼未:“能力本位:英國高級公務員培訓新取向”,《中國行政管理》,1997年第11期。
③繆裕玲,張宏:“我國公務員培訓評估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理論導刊》,2013年第7期。
④王紅軍:“柯氏四級評估法在構建我國公務員評估質量體係中的應用”,《人力資源管理》,2013年第6期。
⑥江豔,蔣常香:“公務員職業生涯管理現狀及完善對策”,《人民論壇》,2012年第26期。
責編/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