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轉方式貼近實際。轉方式就是解決怎麼幹這個問題,是基層紀檢監察提升履職能力的關鍵。如何轉?
轉方式,必須結合基層實際,工作要貼近地氣、要主動作為:貼近地氣就是要求基層紀檢監察工作緊密結合基層實際。基層單位千差萬別,在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具體做法上要因地製宜,不能脫離本單位的工作實際和工作特點,也不能上級文件一轉了之,更不能把外單位的做法照抄照搬,要抓住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要在具體做法以及細節上做出特色。比如醫療衛生行業,目前藥品回扣、醫生紅包是滋生腐敗的熱點問題,又比如教育行業,現在招生、基建、科研經費也是易發多發腐敗的熱點問題,基層紀檢監察一定要圍繞本行業、本單位的特點,開展懲治與預防腐敗體係建設,開展風險點的排查與控製,執紀、監督、問責。
貼近地氣就是要求基層紀檢監察工作密切聯係群眾。黨委的主體責任履行得好不好,基層紀檢監察的監督責任履行得怎麼樣,群眾最有發言權,身邊的少數黨員幹部是否存在違紀違規行為,是否存在不正之風的苗頭,群眾最清楚。基層紀檢監察不能一張報紙、一杯茶,紙上談兵,不能高高在上,脫離群眾的實際需求和真實願望,在辦公室閉門造車,要充分利用融入在基層組織內部,與人民群眾朝夕相處的優勢,與身邊群眾打成一片。基層紀檢監察工作要貼近群眾,深入群眾,廣泛接觸群眾,充分發動群眾,如何執紀、如何監督、如何問責,內部管理與製度建設還存在什麼問題、如何完善,要走出去,到群眾中去,問計於民;黨風廉政建設如何抓,中央八項規定執行得怎樣,黨員幹部是否存在“四風”問題,到群眾中去,傾聽群眾最直接的呼聲。
主動作為可以掌握工作的主動權。現實中,多數基層紀檢監察機構習慣於被動工作,在執紀方麵,有時候群眾中對某件事、某個黨員幹部議論紛紛,因為沒有舉報,不去主動查處;在監督方麵,職能部門提出監督要求後,才派員參加。基層紀檢監察要提升履職能力就必須改變這種現狀,變被動工作為主動工作,在執紀方麵,要創新工作方法,拓寬信訪舉報渠道,對可能發生違紀違規的地方要主動與有關部門、有關當事人早打招呼、早提醒,變事後查處為事前預防;在監督方麵,要根據基層單位的實際,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監督工作。
第三,轉作風打造隊伍。轉作風就是解決憑什麼幹這個問題,是基層紀檢監察提升履職能力的保障。如何轉?
配強配足隊伍。首先要從人員數量上為基層紀檢監察履職提供保證,特別是一些人數較少的基層紀檢監察機構,要充實人員,保證日常工作的正常運轉;其次要從製度入手,條件成熟的時候,要從製度上明確基層紀檢監察機構人員配備的編製標準,為基層紀檢監察的人員配備提供製度保障。基層紀檢監察幹部業務能力的提升采取“送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加強業務培訓。所謂“送出去”就是要有計劃將基層單位紀檢監察幹部送到中央、省市紀檢監察幹部培訓中心,分批、係統輪訓;所謂“請進來”就是基層單位要用好地方紀檢監察機構的有經驗的幹部資源,請他們經常到基層開設講座、傳授知識以及辦案技巧,提升工作能力。
率先帶頭垂範。基層紀檢監察機構既是單位內部政策、規定的監督者,又是單位內部政策、規定的執行者,正人先正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在落實八項規定、整治“四風”等問題上,基層紀檢監察幹部必須當好表率,隻有這樣,對少數黨員幹部身上存在的“四風”等問題才能夠做到“零容忍”,才能夠勇於揭短亮醜,直麵問題。
勇於擔當責任。工作有難易之分,能力有高低之別,但關鍵的還是能不能勇敢地承擔起自身的責任,責任心強不強,是決定我們的工作能否完成好的重要因素,是成就事業、推動發展的重要保證。基層紀檢監察人員提升、經費核撥等均受製於基層組織,執紀、監督對象都是身邊朝夕相處的同事、朋友,有些紀檢幹部礙於情麵存在著不願監督、不敢監督、不善於監督的監督軟化問題。提升基層紀檢監察履職能力,要求基層紀檢監察幹部要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要一身正氣、一塵不染敢於講真話、講實話,敢於較真勁,敢於與腐敗現象作鬥爭,敢於對腐敗分子“亮劍”。
需要指出的是:基層紀檢監察提升履職能力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本文從基層實際出發,結合中央提出的“兩個為主”、“三轉”,提出基層紀檢監察提升履職能力的對策,但是實際效果如何,有待實踐的檢驗。
(作者為江蘇大學副研究員)
【注釋】
①習近平:“更加科學有效地防治腐敗 堅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建設引向深入”,《人民日報》,2013年1月23日。
責編/許國榮(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