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的長處
很多人都崇拜胡雪岩,高陽的七本書被不少人奉為圭臬。而胡雪岩一生成敗,耐人尋味,發人深省,引人深思。
在封建皇權時代,為了一個紅頂子,讀書人要皓首窮經多少年,即使僥幸中了進士,還要熬資格,小心翼翼不出紕漏地熬到須發皆白,頂子才可能紅。這還隻是貴,至於富,還要能放出去做實缺、肥缺的地方官,還要敢於貪汙受賄。而胡雪岩沒讀過多少書,卻能既富且貴,名滿天下,還得到慈禧太後欽賜匾額,黃馬褂,其人是天才,其際遇是異數。說到底,源於胡雪岩的幾條過人長處:
一是有眼光,能夠識人,因人成事。先是結交王有齡起家,後來又在左宗棠這棵大樹下乘涼,結交漕幫成了小爺叔,得到了漕運的便利,而開錢莊、當鋪、藥店、絲坊,做軍火生意,聯合商界與洋人抗衡,無一不是因人成事。令人敬佩的是,胡雪岩那麼大的家當基本上是靠朋友做的,自家子女並沒有介入,在清朝那樣的時代居然沒有辦成一個家族企業,可見胡雪岩的心胸之大,心胸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二是為人誠信,重視信譽,一諾千金。胡雪岩是個胳膊折了吞袖筒的人,他常說,信譽就是錢。實際上,信譽比錢還要值錢得多。錢莊不消說,就是偶然下海玩出來的胡慶餘堂,也是與同仁堂南北輝映的百年老店,用料之精,用工之細,享譽海內。我們現在知道的“修合雖無人見,存心自有天知”,就是胡慶餘堂的經營宗旨。
四小龍曾經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儒家文化與西方市場經濟的完美結合,是儒家的仁義禮智信、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與市場經濟的信用文化的完美契合。遺憾的是,中國傳統文化後來被一股腦兒打爛了,從上世紀初到文革,洗澡水和小孩子一塊潑出去了,現在想撿回來,很難了。傳統文化的衣缽已經被打爛,市場信用機製沒有建立,於是拿著名片明著騙的比比皆是,春秋戰國式的市場競爭讓人覺得不倫不類。
三是有政治頭腦,深諳官場之道,恪守官場的潛規則。胡雪岩每次見官,袖管裏必揣上數額或大或小的銀票,逢人便送,投人所好,善拉交情,好交朋友。為擺平巡撫黃宗漢,不惜將自己的小妾忍痛割愛。如此心機,偌大投入,自然是左右逢源,抬頭見喜,既平步青雲,又日進鬥金。
這才是胡雪岩最根本的成功之道,他遵守潛規則,不斷尋找官商利益的契合點,不斷實現花花轎子人抬人、你好我好大家好的雙贏或者多贏的目的。對胡雪岩本人而言,也無可厚非,本來在商言商,賺錢是目的,打不通的路要想辦法打通,擺不平的人要千方百計擺平。當時的中國商人就是在這樣的夾縫裏生存的。
然而,很多人將胡雪岩奉為圭臬,作為一種社會現象來說,卻是不正常的。因為胡雪岩的飛黃騰達是熟諳、遵守、利用潛規則的結果,是對市場經濟規則的踐踏,也是與同行的不公平競爭,這種潛規則充分說明當時市場經濟體製的匱乏。胡雪岩一人的高效率是整個社會經濟效率低下換來的。很多人喜歡讀描寫胡雪岩的書,可能對潛規則的接受也變得習以為常,甚至根深蒂固,實在不是健康現象。
容器什麼形狀,倒進去的水就是什麼形狀。官場潛規則的可怕之處就在於,它把從商者規範成這樣一個形態:隻要遵守潛規則,就可以在市場遊戲規則之外,依賴許許多多的邪門歪道發財。從而,對經濟規律的尊重,對市場規則的遵守,從商的敬業、敬畏、誠信、勤奮、謹慎,都可以置之不理。
胡雪岩以他卓越的圓通能力在夾縫裏生存發展,在官場、漕幫黑白兩道的夾縫裏,在民族經濟與西方經濟的夾縫裏,在左宗棠與李鴻章的夾縫裏,踢打出了一個世界,一方天地。但遺憾的是,這個夾縫最終毀了他,左宗棠的死使他成了官場傾軋的犧牲品。從白手起家到富甲天下,再回到一文不名,走完了他人生軌跡的圓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