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在“助人成功”;敗在“奢侈腐化”
胡雪岩,出生於1823年,安徽績溪人。年少喪父,家境貧寒,從小就在錢莊當學徒。也就因為出身貧窮,胡雪岩自小就明白:做事要靠朋友,助人就是助己。台灣作家高陽所著《胡雪岩全傳》中講,胡雪岩20歲左右的時候,遇見了一個窮困潦倒的書生,名叫王有齡。這個書生很有才華,也很有抱負,有機會做官,但是缺少進京的盤纏和做官的“本錢”。胡雪岩雖然和他並不相熟,但二話沒說,立即私下借用了錢莊的500兩銀子送給了王有齡。這樣一來,他雖因此失業了,但卻為自己鋪就了錦繡前程。做了官後的王有齡感其恩德,視其為生死之交。得勢的胡雪岩也利用王有齡在官場上的發達,開設了錢莊、當鋪、藥鋪,經營絲、茶,從而迅速暴富。
如果說胡雪岩的成功得益於他的“花錢助人”,那麼他的衰落的原因之一便是“花錢失度”。胡雪岩在其事業達到巔峰後,大興土木,營造庭園,規模甚巨,並擁有眾多妻妾,穿衣吃飯模擬王者,生活極其腐化,不堪言狀。驕奢淫逸,大改本性。到了光緒九年(1883年),胡雪岩經營失敗,錢莊倒閉,商號破產,家資罄盡,負債累累,隨後被革去道員職銜,最後憂憤而死。
成在“善借他力”;敗在“用人不當”
胡雪岩的成功與他善於收買人心、唯才是交,擅於借助他力、用人所長,從而左右逢源,得心應手分不開。《胡雪岩全傳》中講,胡雪岩在籌辦自己的阜康錢莊時,非常重視人才的作用。杭州城為太平軍攻破,後又被清軍收複,城裏一切都是兵荒馬亂的景象,可居然有自覺恪盡職守的巡夜更夫。胡雪岩發現這個“奇跡”後,認為這個60多歲的老人是了不起的人才,胡雪岩覺得不可以放過,認為他最適合看管倉庫,於是立即派人鄭重請其為自己幫忙。
胡雪岩成在識人用人,敗也敗在用人不當。胡雪岩經商後半期,他起用的幾個主事夥計,有的本事有限,有的品性不好,毀了他的事業,壞了他的名聲,他卻一點兒也不知道,有的雖有察覺,但卻防不勝防。
成在“盡量化敵為友”;敗在
“不能徹底知彼”
胡雪岩的處世哲學是“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仇人多堵牆”,與人交往,他處處為對方著想,胸襟寬闊,豁達大度,不計個人小怨。
胡雪岩年輕時,因為擅自借用錢莊銀子去資助王有齡,從而被錢莊主管解雇。等到王有齡做了官,有了錢來還貸後,胡雪岩並沒有因此而“揚眉吐氣”,來報複錢莊主管解雇自己的一箭之仇,反而委屈了自己,保全了別人。由於其居心仁厚,這位錢莊主管後來成為胡雪岩生意場上的朋友。
當遇到十分棘手的“敵人”時,胡雪岩也是盡量“隻拉弓,不放箭”;當“敵人”知難而退後,心裏明白是胡雪岩手下留情,便會心存一份感激。一方麵,胡雪岩擅長“化敵為友”,另一方麵,胡雪岩卻對“敵”估計不足。
當英國瓦特發明蒸汽機,導致工業革命後,手工業將沒落是時間早晚的事。胡雪岩不是沒看到這個問題,但為了維持廣大江南農村養蠶人家的生計,他不願改弦易轍,亦不甘心屈服於西洋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力量之下。他以一人之力,囤積生絲,壟斷居奇,企圖迫使外商高價收買。但胡雪岩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力量,過低估計了對方的力量,外商聯合拒買胡雪岩囤積之絲,逼得胡雪岩不得不賤售其絲,遂致破產。
胡雪岩失敗,部分原因是他的投資渠道單一。他有6家海關銀號,一連串的票號、錢莊,26家當鋪以及其它大大小小商號和上萬畝土地。
他投機生絲動輒百萬,卻不見有一家新式企業。雖名列輪船招商局發起人,卻始終心存猶豫,幾萬兩銀子的股金也不肯出。
但通商口岸的商業風氣在變。1850年代至1870年代,絲、茶出口旺盛,進口工業品增長緩慢,洋藥(外國鴉片)又遭絲藥阻擊,外貿基本順差。進入1880年代,中國正式被納入世界經濟分工。“熟貨”(工業製成品)進口超過毒品,出口依舊是“生貨”(初級產品),外貿轉向長期逆差。
1880年至1883年,上海掀起中國首次工業投資高潮。近20家新設的官督商辦工礦企業來滬招股,外商也建立了15家工廠。股價一路走高,吸引大量的投機資金。1882年9月,股市漲到最高峰,危險也在醞釀。
投資者將炒高的股票相互抵押,各商戶、錢莊都收進大量股票。1883年初,本來舊曆年關結賬時銀根就趨緊,眾多絲商又被困住,一旦有人因倒賬拋售股票,股價無資金承接,必然大跌,引發新的倒賬和拋售。到9、10月間,又逢時局不靖,外國銀行和山西票號從錢莊收回短期貸款,個人儲戶也紛紛提現,錢莊逼賬。“急如星火,滬上商局大震,凡往來莊款者皆岌岌可危;雖有物可抵,有本可償,而提現不能。錢莊之逼,一如倒賬。”這情勢終於壓垮胡雪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