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做大場麵,鑄就品牌(4)(1 / 2)

原來,胡雪岩為了將貓賣出個好價錢,就把它染成了紅色,而他故意在門口罵太太,也全都是做給別人看的,是為了引起別人注意的手段罷了。

雖然在現在看來,胡雪岩賣貓的手段顯得非常可笑,其中有極不可取的欺詐行為。但還應該算是一次極為成功的商業策劃,其成功的關鍵就在於,既要讓潛在的顧客知道,又要讓他不知道,或者可以這樣說,為了讓他知道,就要故意讓他不知道。所以,在富商得知這隻十分罕見的貓之時,胡雪岩給貓做的揚名廣告就算是已經完成任務了,剩下的隻是玩弄一些談判技巧而已。

人類從出生就有極強的好奇心,它源自於人們的本性,而一切與人類天性有關的計策都有永恒的利用價值,所以那些調動或利用人類的天性所做的廣告往往成為傳世佳作。譬如人們常常看到的匿名廣告,接連數日出現,既引人注意,可是又讓人不明就裏,或者幹脆使用空白的版麵或畫麵,當把人們的好奇心吊起來之後,才突然推出自己的產品或者品牌。這種技巧在廣告學上有一個專門術語,那就是“預備性廣告”。

胡雪岩使用的另一個技巧就是物以人貴的“名人效應”。

名人效應是商業廣告策略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並不是什麼新東西,而是古已有之。

春秋時的五霸之一齊桓公喜歡穿紫色的衣服,於是從大臣到百姓,隻要是有能力購置新衣的人,都跟著穿上了紫色的衣服,一時間紫色布料不斷漲價,齊桓公幾次想辦法平抑布料的價錢,都沒能成功。

後來,相國管仲給他出了個主意:隻要他帶頭不穿紫色衣服,別人也就不穿了,紫色布料的價格也就會自然而然地降下來。於是齊桓公遵其所言,沒有穿紫衣上朝,還批評別人穿紫衣難看。果然,當天宮裏就沒有人穿紫衣了,到第二天,都城裏也沒人穿了,第三天,全國的人都不穿紫衣了。這時,紫色衣料價錢大跌,弄得齊桓公又擔心它的價格太低了。

如果從那時候算起,中國人跟風的性情恐怕已有三千年的悠久曆史了。在商品銷售中,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名人效應,其原因就在於人們對某一物品的認識,並不局限於其本身的特性或直接的效用,而是在有意無意中賦予了這種東西某種額外的意義,這是受人類深刻的社會和文化因素所左右的,著名心理學家榮格將其解釋為“集體無意識”。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一個既平等又不平等的社會。雖然任何一個朝代都有不同的階級,但是一個人通過自身的努力達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還是有可能的。薑尚原先不過是垂釣於渭水邊上的一個糟老頭子,可有朝一日,周文王競聘他做了臣相。不管一個人目前的生活如何艱難,地位如何卑微,他的內心都有一種成為大人物、獲得成功的希望。而現實生活中,真正能實現這種夢想的人可謂是少之又少的,當普通人使用了某種被名人推薦的物品的時候,其心裏的“奢望”也就得到了一點小小的滿足,似乎自己也離成功近了一步,這是一種極為正常的心理需求和情感宣泄的方式。

這可以說是一種存在於人類社會的普遍的心理狀態,作為一個聰明的經營者,應該對人性中的這個小小的弱點了若指掌,並根據自己的需要加以引導。胡雪岩就是這樣一個能洞悉大眾心理的精明的商人。

有一年,因為絲絹的行情不好,而胡雪岩在南京的絲棧裏還有幾千軸絲絹積壓著,就算出了手,也賣不了多少錢。

正在發愁之際,胡雪岩突然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妙計。他給南京那些身居要職的官員以及很有名望富紳每人做了一件絲絹的單衣,並約好外出時一定要穿在身上。南京城裏的其它官員和讀書人見了,都跟著效仿起來,絲絹單衣很快就成為風行一時的時裝,絲絹的價格也隨之大漲了。

胡雪岩看到時機已到,就派人把倉庫裏的絲絹都拿到市場上賣了,每軸絲都賣到了一兩黃金的高價。

胡雪岩有意識地利用了名人效應來製造緊俏的商品。其實,現代社會中的“名人效應”已是無處不在,就連克林頓性醜聞的女主角萊溫斯基寫的回憶錄都成了暢銷書。

不過,由於許多名人身價不菲,那些規模不大的公司是請不起的。不過,即使請不起名人,也一樣可以製造名人效應。像美國前總統克林頓這種政界名人,要想請他作商業廣告恐怕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所以有些公司幹脆找長得跟克林頓酷似的人假扮克林頓來推銷自己公司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