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做大場麵,鑄就品牌(1)(2 / 3)

馬尾灣,在福州市民心目中,是銀水淌流彙聚之處。從生意人眼光看來,無疑是絕好的黃金口岸,在此地占有一席之地,便是信譽和地位的證明。沿岸鱗次櫛比的商家店鋪,曆經無數慘烈競爭,倒閉、開張、籌劃,生意場上的大戰不知製造了多少勝利者和失敗者。誰能在馬尾彎堅持愈久,便愈能受到同行尊敬,而老字號的店鋪尤其這樣。

元昌盛錢莊是馬尾灣有名的老字號。“老福州”大都記得,當年馬尾灣締粹縣港內油船寥寥無幾,岸上商家稀稀疏疏,一片荒涼,“元昌盛”便在岸上開張了。在城裏錢莊同行不屑的眼光中,元昌盛隻同漁民做些零星業務,生意的清淡可想而知。但幾乎沒有人想過,馬尾灣後來有了造船廠、機器局、水師,吹氣球似的膨脹起來,成為江南有名的工業基地。

元昌盛錢莊的第一代老板龔春和想到了。他原是沿海打家劫舍的海盜頭子之一,出沒於驚濤駭浪之中,穿行於海邊大小碼頭,對海情極熟悉。當龔春和在漁民的哭泣聲中聚斂了一批不義之財後,開始考慮金盆洗手,為自己找條後路。他決意開錢莊,而且把地址選在馬尾灣岸邊,於是製京票。京票相當於派給錢莊的稅金。福建分得二百萬兩銀子的京票,錢莊同業公會要求各錢莊按財力多寡自行認報數字。

這不啻是從身上挖一砣肉,錢莊老板人人裹足不前,會場上悄然無聲。

盧俊輝坐在會首的位置上,理應率先認報,以身作則,帶動其餘。但他不願吃虧,目光在老板們當中搜尋,希望找個軟桃子捏,讓他認第一筆數目。通常情況下,第一個報數者起點不能低,否則其餘難以出口,故吃虧顯而易見。盧俊輝忽然發現胡雪岩在人群中。於是,他對胡雪岩拱手,要求胡雪岩認報二十萬京票。

胡雪岩左右為難,分號不足十萬存銀,怎能認報二十萬?到時不能兌現,必罹欺誑朝廷大罪。他想了一想,便計上心頭,反戈一擊,若會首能認報五十萬兩,則敝號一定從命,不減一文。這巧妙的反擊,使盧俊輝愣住了。元昌盛流動的頭寸不過六、七十萬,當然不敢認報如此巨數。

但錢莊同行們紛紛吵鬧,言之有理,盧老板身為會首,應當帶頭。盧俊輝憤怒至極,卻不敢發作,好說歹說,隻好認報了二十萬,剜去一塊大肉,恨死了胡雪岩。

回到錢莊,盧俊輝痛定思痛,諉過於胡雪岩,認為若不是他插那麼一杠子,讓自己下不了台,則損失不會如此之巨。盧俊輝決心報複阜康分號。錢莊同業中有不成文的規定,各家發出的銀票可以相互兌現,藉以支持信用。除非某家錢莊瀕臨倒閉,失去信用,大家才能拒收這家錢莊的銀票,以免造成損失。盧俊輝為了打擊胡雪岩,不顧同行協議,決定單獨拒收阜康的銀票,動搖胡雪岩的信用。盧俊輝認為,阜康新張,立足未穩,福州人尚不知道它信用如何,來這麼一手,必然壞它名聲,永無出頭之日,又多一名失敗者。

第二天,元昌盛開門不久,有位茶商持一張五千兩的阜康銀票,到櫃上要求兌換現銀。盧俊輝聽說後,接過銀票反複看了許久,拒收了這張銀票。茶商大驚,盧俊輝解釋道:“這兩年阜康信用不佳,不得不防。”茶商拿著銀票悻悻而去,聽說福州新設了阜康分號,立刻找上門去興師問罪。

胡雪岩正在店內料理業務,聽到門外有人吵鬧,見茶商揮舞一張阜康的銀票,要找老板評理。胡雪岩吃了一驚,忙將茶商請入內室,好茶款待,詢問緣故。茶商把盧俊輝的話重複了一遍。胡雪岩頓感事態嚴重。元昌盛是福州老號錢莊,信用足、本錢厚,若拒收阜康銀票,消息流傳世間,立刻會引起軒然大波。大凡錢莊生意,一旦出現信用危機,無論當事人費多少口舌辯解,都無濟於事。

蓋因戰亂年代,風雨飄搖,常有錢莊老板攜財外逃,宣布破產,坑苦了許多存戶,故一有風吹草動,使如同雪崩一般,引起擠兌風潮。那情景,即使錢莊有足夠的銀子應付擠兌,信用也會慘遭打擊。故而錢莊生意之大忌,就在於拒收銀票。胡雪岩當機立斷,好言安慰茶商,抬出五千兩新鑄的足色官製銀錠,另外按一分二利息加倍奉送。茶商既得厚利,同意保持緘默,不向外麵傳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