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敢於冒險,穩抓機遇(2)(1 / 3)

胡雪岩之所以能白手起家,在不幾年間便至豪富,以至成為中國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紅頂商人”,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他總是不限於一門一行,總在為自己不斷地開拓投資的方向,並且看準了就大膽投資,沒有絲毫的猶豫。比如在錢莊剛剛起步之時,便開始以有限的財力籌劃投資生絲業務;比如根據上海向國際貿易金融大都市發展的趨勢,毫不猶豫地在上海買地建房,投資房地產;比如根據世情時局,投資藥店、典當業……在胡雪岩的鼎盛時期,他的生意範圍幾乎涉及到他所能涉足的所有行當,長線投資如錢莊即金融、絲茶生意即貿易、藥店即實業,以及典當業、房地產等;短線投資如軍火、糧食,所有這些生意在當時條件下都是能賺錢,而且是能賺大錢的生意。很顯然,胡雪岩如果沒有那種有了錢一定想方設法用出去的大氣,如果死守自己熟悉的錢莊生意而不思開拓商務領域,他絕不可能如此轟轟烈烈,成為清末第一富商。

4

順應時勢同洋人合作

“先放點交情給洋人,為將來的合作留有餘地。”胡雪岩如是說。

明察時勢也就是大局在胸,大局在胸可眼觀六路,順時而動可一勞永逸。做生意得掌握這些關鍵點、大學問。晚清的局麵是胡雪岩遊走官商兩界的一個社會平台,但僅有這一條那是遠遠不夠的。胡雪岩能在這個時代中把握變幻莫測的時勢大局,是他能夠成為商界巨子的重要因素。

胡雪岩善於駕馭時局,首先體現在與洋人打交道這件事情上。隨著交往的增多,他逐漸領悟到洋人也不過利之所趨,所以隻可使由之,不可放縱之。最後發展到互惠互利,其間的過程都是一步一步變化的。但胡雪岩的確有一種天然的優勢,就是對整個時事有先人一步的了解和把握,所以能先於別人籌劃出應對措施。有了這一先機,胡雪岩就能開風氣,占地利,享天時,逐一己之利。

當我們說胡雪岩對時事有一種特殊駕馭才能時,我們的意思正是,因為胡雪岩占了先機,故能夠先人一招,從容應對。一旦和紛亂時事中茫然無措的人們相比照,胡雪岩的優勢便會顯現出來。

清朝發展到道光、鹹豐年間,舊的格局受到了衝擊。洋人的堅船利炮讓一個卦閉的帝國突然大吃苦頭,隨之引發長達十幾年的內亂。

這一突然的變故,在封建官僚階層引起了分化。麵對西方的衝擊,官僚階層起初均采取強硬措施,一致要求維護帝國之尊嚴。隨後,由於與西方接觸層次的不同,引起了看法上的分歧,有一部分人看到了西方在勢力上的強大,主張對外一律以安撫為主。務使處處討好,讓洋人找不到生事的借口。這一想法固然可愛,但卻可憐又可悲。因為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以為一味地安撫就可籠絡洋人,這無非是一廂情願而已。當然這些人用心良苦,不願以雞蛋碰石頭,避免一般平民受大損傷。

另一部分人則堅持以理持家,主張對洋人采取強硬態度。認為一個國家斷不可有退縮膽怯之心,免得洋人得寸進尺。這一派人以氣節勝,但在實際事情上仍然難以行得通,因為中西實力差距太大,凡逢交戰,吃虧的盡是老百姓。

還有一部分人,因為和洋人打交道多,逐漸與洋人合為一家,一方麵借助洋人討一己私利,另一方麵借助洋人為中國做上一點好事。這一部分人就是早期的通事、買辦商人以及與洋人交涉較多的沿海地區官僚。

對於洋人的不同看法,必然產生政治見解上的不同。與胡雪岩有關的,在早期,何桂清、王有齡見解相近,都是利用洋人的態度,這與曾國藩等的反感態度,形成兩派在許多問題上的摩擦。胡雪岩因為投身王有齡門下,自己也深知洋人之船堅炮利,所以一直是何、王立場的策劃者、參與者,同時也是受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