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外銷知識(3)(2 / 3)

(6)中間商的合作曆史。古語講得好,“以史為鑒,知興替。”對於老客戶要適當照顧;對於同我合作曆史短、情況不明的新客戶應認真考核。

23.出口商品價格構成因素有哪些?

出口商品的成交價格,要由國際市場價格水平以及采用不同的價格條件諸因素而確定。構成出口商品價格的因素(或稱費用項目)有:進貨成本、國內運費、包裝費、倉儲費、檢驗費、出口稅金、出口關稅及報關手續費、國外運費及保險費、辦理托運手續費、結彙及簽證手續費、毛利潤、中間商傭金等。

24.如何計算出口商品的國內價格?

外貿企業向國內工農業生產單位或生產者收購出口商品的價格計算,原則上按內貿一致的出廠價格和收購價格作價,需要加工整理的,則相應增加加工整理費和利潤。

出口工業品國內價格計算方法

外貿進貨價格=出廠價格×(1=出口工業副次品價格補貼率)

或=出廠價格×(1=超產轉內銷品價格補貼率)

外貿進貨價格(質量包裝不同)=出廠價格=[質量差價=包裝差價×(1=利潤率)]/(1-稅率)

外貿進貨價格(增加零配件)=出廠價格=[零配件價×(1=利潤率)]/(1-稅率)

25.影響出口商品價格的因素有哪些?

(1)商品供求彈性不同。例如,農產品受自然因素影響大,其供應彈性小;大多數農產品都是日常必需品,它的需求彈性也小。農產品的價格上漲和下降都會維持相當一段時間。為了掌握好農產品的進出口價格,應注意其供求的長期分析、預測。輕工業品的供應適應需求的變化比較敏感,因為它很容易投產。輕工業品的價格波動較劇烈。因此在對輕工業品的價格掌握上應強調短期分析、預測。

(2)市場條件不同。由於運輸距離的遠近,影響運費和保險費,從而影響出口商品的價格。各個市場的消費習慣的不同,對價格也有很大影響。例如,日本進口大豆主要是為了做豆腐,而芬蘭進口大豆主要是為了榨油。過去,中國大豆的蛋白質比美國的大豆含量高,適於做豆腐;而脂肪比美國的大豆低,出油率低。因此,在日本市場上,中國大豆比美國大豆價格高些;而在芬蘭市場上的中國大豆則比美國的價格要低些。各國的管理法令不一樣,對商品進口的限製不同,也會影響價格。例如,歐洲廠絲市場競爭激烈,我國對歐洲出口廠絲的銷售價格就較低。而日本實行廠絲進口配額製,競爭就不顯著,我國廠絲出口到日本的銷售價格就較高。

(3)其它各種具體因素對價格的影響:

①商品質量。在國際市場上對商品總是按質論價,好貨好價,次貨次價,名牌優價。隻有不斷提高出口商品質量,才能提高出口銷售價格。

②包裝裝璜。例如,50公斤一箱的大包裝茶葉,改裝成小包裝,其出口銷售價格要高20%。

③付款條件。出口商品若使用即期信用證付款,占用了外商大量資金。因此,他們往往要壓低我國的出口商品價格,把損失的利息從貨款中取得補償。如果使用付款交單,就可以適當提高出口銷售價格。

④運輸條件。國外商人曾對我運輸時間長,不能準時到貨,甚至誤了銷售季節,意見很大。因此,改善運輸條件,及時裝運,準時到貨,是提高出口銷售價格的一個因素。

⑤注意季節差價。一些節令性商品必須在節令前到貨,在節令中應市,才能賣得好價。資本主義國家利息大、倉租高,商品的花色變化大,過了節令的貨物,往往要大甩賣,以低於成本的“跳樓價”賣出去。

⑥產品是否名牌。在資本主義市場,名牌貨與非名牌貨差別很大。我們要努力創造名牌貨,以提高出口銷售價格。當牌子創出去以後,就要千方百計地保護名牌,要保證名牌的質量。

⑦慎重選擇計價的貨幣。一般應以硬通貨結算,當爭取不到硬通貨結算時,選擇合適的軟通貨結算,並考慮到該種貨幣貶值趨勢。

⑧成交商品的數量。成交多,在價格上應給予適當優惠;成交少,則應按正常價格。根據成交數量,掌握適當的傭金和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