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外貿易在我國國民經濟中有哪些作用?
我國對外貿易是聯結國內外經濟的橋梁和紐帶,對國民經濟起著補充、調節、促進和推動的作用。
(1)通過國際範圍的商品交換,有計劃地調節國內供需的不足或過剩,促進社會再生產按比例協調地發展。
(2)從國外引進先進技術和先進設備,是我國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需要。現在,我國許多工業骨幹企業,就是通過對外貿易引進技術和設備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起來的。
(3)進口輕紡工業設備及原料,促進輕紡工業的發展,增產輕紡產品,以滿足人民生活需要。
(4)通過出口,促進我國生產建設事業的發展;通過工藝品的出口,推動工業的發展。
(5)對外貿易可以增加財政收入和外彙收入。
(6)發展對外貿易可以增加勞動就業,它是擴大城鄉勞動就業的重要手段。據計算,我國一年中每出口1億元工業品,可為1.2萬人提供就業機會。
2.在對外銷售中必須做好哪些方麵的工作?
在當今的世界市場上,競爭十分激烈。因此,外銷商品必須進行充分的調查預測,使自己出口的商品適銷對路,為此必須做好以下五個方麵的工作。
(1)出口商品的品質要好,才能在競爭中以質取勝。
(2)出口商品的花色、品種、包裝裝璜要適合於各個外銷市場的需要。
(3)出口商品的價格要符合國際市場的價格水平,並有一定的競爭性。
(4)出口商品出運、交貨要準確、及時。
(5)服務要周到,做好廣告宣傳,做好售後服務。
還應根據出口商品的特點,選好銷售渠道,逐步建立強大的銷售網。
3.國際市場行情調研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1)商品需求情況。首先,明確商品的使用價值,這是商品所以能刺激需求的物質基礎。其次,摸清商品的社會屬性,各國文化,習俗不同,即使對同一種商品,各國消費者也會有截然相反的態度,荷花高潔雅致,在我國是一種美好的象征,但在日本卻被視作不祥之物。如果向日本出口具有荷花圖案、裝潢的商品,就顯然不適宜。另外,還要密切注意科技進步及其在工藝方麵的應用情況。
(2)商品的供給情況。在多數情況下,還有許多競爭對手。競爭對方不外來自三個方麵:一是來自進口國國內的競爭;二是來自其它國家的競爭;三是來自我們自己國內的競爭。都應具體分析他們在商品生產、運輸、銷售、服務、信譽等各方麵的優勢和劣勢,揚長避短,趨利避害,積極製定自己獨特的營銷戰略,力求擴大出口。至於我國企業之間在國外的競爭,要以大局為重,應當協調行動,統一對外。
(3)市場消費者層次。由於市場上消費者在年齡、收入、職業、文化程度、性別、愛好、習慣等各方麵都不盡相同,這就造成了市場需求的層次性。
(4)主要進出口國情況。就一種具體商品來說,對市場供求變動起主導作用的,往往是為數不多的幾個主要進出口國家。對主要進出口國調查研究的基本內容是:該國的需求或供給總量;該商品的進出口量在國內消費或生產的比重;該國有關的政策、法規、慣例;該國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其它影響該國需求或供給變動的主要因素;該國在今後一段時期內的動向。
(6)商品的補充與替代關係。各種商品因差異而存在不同的關係,通常可分為三類,即獨立型、補充型和替代型,後兩種類型具有相關性。在了解國際市場行情時,要重視相關商品的行情變化情況。
(6)出口商品的國際價格水平。要通過多種途徑了解有關商品的交易所價格、外貿統計平均價格、外貿參考價格、拍賣價格等,同時密切注意各種影響價格變動的因素,如科技革命、通貨膨脹、壟斷、競爭、資源開發與利用,主要進出口國的政策與措施,等等。
另外,對出口的各種渠道進行調研,然後進行認真比較,選擇最佳的銷售渠道。
4.國際市場行情調研的基本程序是怎樣的?
縱觀國內外一些著名公司的調研實踐,其程序如下:
(1)確定公司出口目標,大致估計出可能遇到的具體困難;
(2)明確市場調研對解決困難、促進出口的基本作用;
(3)規定調研目標,劃清調研範圍;
(4)準備好調研工作所需要的各種基本手段和物質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