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屬於完全競爭型的商品,升降價格的主動權不一定在本企業手中,一般在價格競爭中隨時可以浮動價格。
20.西方國家市場商品訂價目標有哪幾種?
(1)以爭取最大利潤為目標。要取得最大利潤並不是任意抬高商品價格所能做到的。價格高低是影響企業利潤的重要因素,但它不是決定利潤大小的唯一因素,還有銷售量和固定資產的利用情況。如果產品價格訂得很高,賣不出去,利潤就無法實現。因此,企業必須以“適當的價格,適當的數量”去獲得最大利潤。
(2)以獲取投資收益率為訂價目標。收益率一般不低於銀行存款利息。假定某企業生產一種產品,投資額100萬元,第一年預計投資收益率為20%,固定資產折舊費為5萬元,單位產品變動成本為5元,第一年預計產量為10萬件。那麼,第一年產品單位售價多少才能達到預計的投資收益率?
第一年單位產品價格=(5萬=5×10萬件=100萬×20%)/10萬件=7.5元
(3)以穩定價格為訂價目標。在產品市場競爭和供求關係比較正常的情況下,生產者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價格競爭,為了長期經營這類產品,穩固地占領市場,以求在穩定價格中取得合理的利潤,從長遠利益來考慮的訂貨目標。這是一種保護本身利益,避免惡性競爭的策略。
(4)以市場占有率為訂價目標。一個企業的商品市場占有率的高低,反映該企業的經營狀況和競爭能力,關係到企業產品銷售市場的地位和興衰。企業應訂出對潛在顧客有吸引力的較低價格,實行薄利多銷。但是,運用低價政策來擴大市場占有率,要量力而行,慎重考慮。因降價後,市場需求量將急劇增加,企業必須有足夠的商品供應市場。如果供不應求,潛在的競爭者就會乘虛而入,反而會損傷企業的利益。
(5)以應付或防止競爭為訂價目標。它是指同類商品的競爭者,對商品價格的製定服從競爭的需要。為了應付或防止競爭,把同行業同類商品的質量和價格收集來,與自己的商品做比較,然後選擇訂價目標,或低價出售;或同等價格出售;或高價出售。一般來說,競爭力弱者,價格稍低為好;競爭力強者訂價可稍高些。
21.針對顧客不同心理可采取哪些相應的訂價策略?
(1)非整數訂價,也稱“零頭訂價法”、“尾數訂價法”。消費者一般認為尾數價是原價的降低;而尾數中的奇數則更加符合消費者的心理。例如,某商品單位售價1元,可改為0.99元,這樣會給人以定價準確、是最低價格的感覺,因此容易擴大銷售。
(2)整數訂價。某些高貴的商品或信譽很盛的商品,整數定價會抬高身價,顯示與眾不同。同時也給顧客以“一分錢一分貨”的感覺,使顧客便於記憶。某種商品單價定為1,500元,就不宜定為1,499元或1,501元。這樣,計算簡便,交易迅速。
(3)招徠價格。商品的價格低於一般市價,如處理商品的特價、某些商品的優惠價或紀念日或節、假日的大酬賓的特價,等等。這些特價應接近成本或低於成本。這種訂價方法如果訂得適時、適當,可以吸引更多的顧客,顧客多了還可連帶銷售其它商品,使企業生意興隆。
(4)分檔訂價。把同類商品按其規格、花色、質量分成若幹檔次,每檔訂一個價格。如把鞋、襪分為若幹號,每號一個標價。分檔訂價體現按質論價、等價交換的需要,不僅使顧客滿意,而且能提高商業銷售效率。
(5)聲望價格。某些優質名牌產品,在消費者心目中享有很高信譽,可以采取較高的價格;或者為了創出優質優價的聲望,也可以使本企業的優質產品比其它企業同類產品的價格訂得略高一些。此法既可滿足不同消費水平顧客的需求,又可帶來較多的盈利。這種產品一般不易降價,不然會在消費者心目中降低地位。
(6)習慣價格。某些商品的供應與需求較為穩定,在消費者心理上對價格的反映已形成了一種習慣印象,認為這種價格準確合理,稍有變動則會反映敏感。如果成本變了,寧可調整產品設計,也不輕易變更價格,否則,牽一發而動全身,給消費者以物價波動的感覺。
(7)說明標價。在商品的包裝或標簽上,除標明商品單價外,還要寫明每一標準單位的成份比重、重量等。這可以取得顧客的信賴,便於顧客選擇、監督。
上述訂價方法在西方國家適用,我國是在公有製基礎上的商品經濟,不能死搬硬套,而必須經過分析,吸取其合理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