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信息宿。一方麵,信息源按照信息宿要求,有效地輸出信息,實現意見交流,收到預期效果;另一方麵,也要求信息接收者提高自己的素質和能力,注意力集中,全麵、正確地理解、接受對方發出信息的含義。
16.信息傳遞的方式有哪幾種?
信息的生命在於應用。信息隻有經過傳遞,才能變為實際利用的資源和現實的財富,傳遞的速度越快、範圍越廣,這種資源的利用就越迅速、廣泛,實現的財富也就越多,越快。由於信息存在形式是複雜多樣的,傳遞、利用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因而傳遞的方式也不相同。
(1)按信息流向不同分為以下幾種:①單向傳遞,是指信息從信源發出後,沿著固定不變的單一通道,傳遞給信息接收者的傳遞方式。其特點是直接滿足接收者的要求,消除接收者的不肯定性。②相向傳遞,指接收者與傳遞者都向對方發出信息,傳遞者與接收者共同參與傳遞過程,如討論會。其特點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打破傳遞者與接收者之間的界限,可以進行反複傳遞,使所傳遞的信息更容易被接收。③反饋傳遞,如企業領導者要求車間、班組把當日生產情況彙報上來,車間、班組按這一要求進行彙報,這就是一種反饋傳遞。④多渠道傳遞,是指信息從信源發出後,沿著多種通道傳遞給信息接收者的傳遞方式。
(2)按信息傳遞數量的集中程度劃分,可分為以下兩種:①集中式,指在一定時間內,集中傳遞一定數量的信息,其特點是傳遞信息時間集中,總量較大,反映情況比較全麵。②連續式,指某一種類的信息,以連續的方式進行傳遞,其特點是傳遞的信息具有係統性、及時性,能更好地被利用。
(3)按信息傳遞的範圍講,又可分為:①係統內部信息傳遞;②係統外部信息傳遞。
17.信息失誤現象有哪些?
(1)信息數量的失誤:捕捉數量偏少,隻得一鱗半爪,便確定生產經營;
(2)無選擇性失誤:捕捉到的某點信息不加分析,聽到或看到一則就定決策;
(3)質量性失誤:收集到手的信息數據,情況欠準確,主要數據模棱兩可;
(4)來源性失誤:道聽途說,以訛傳訛;
(5)時間性失誤:把舊信息當作新信息;
(6)範圍性失誤:偏重商品、市場信息,對相關的或必要的政治、科技等方麵的信息收集、分析不夠;
(7)偏愛性失誤;憑個人興趣捕捉信息,無全局觀念、主次之分,忽視市場需求變化;
(8)盲目追求數量,手伸太長,經濟效益低或無效益。
18.有哪些事實說明日本獲得經濟信息的速度是很快的?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經濟發展突飛猛進,工業生產總值占世界資本主義國家的第二位。這與日本政府和企業重視信息、情報工作分不開的。他們獲得經濟信息的速度是很快的,甚至到了驚人的地步。請看以下事例:
(1)5—60秒鍾可獲得世界各地金融的行情。
(2)1—3分鍾可查詢日本與世界各地進出口貿易商品品種、規格的資料。
(3)3—5分鍾可查詢並調用國內一萬個重點公司企業當年或曆年生產經營情況的時間係列數據。
(4)4—10分鍾,可查詢或調用政府製定的各種法律、法令和國會記錄。
(5)5分鍾可利用數量經濟模型和計算機模擬,畫出國際、國內經濟因素變化可能給宏觀經濟帶來哪些影響的變動圖表和曲線,定量地判斷國內外經濟形勢的某些因素的變化。
(6)隨時可獲得當天全國各地汽車、生鮮食品批發和銷售市場產、銷、存以及價格的變動情況。
(7)新出版的時裝雜誌上登載的時新服裝,幾天之內在服裝商店就可以買到。
(8)今天在東京大百貨商店就可買到前天或昨天在巴黎時裝表演會上展出的新式服裝。法國人莫明其妙,究竟是誰偷了誰家的設計樣式。
(9)世界各國無論用哪種語言出版科技或管理方麵的新書,隻要日本人認為有用,幾天後就可買到該書的日文翻譯本。
(10)無論哪個國家有什麼新的發明或專利出現,日本很快便可獲得信息,並千方百計把這種新技術弄到手,然後迅速吸收消化,進一步完善,並很快加以應用,或技術轉讓。
日本企業界普遍認為,信息、情報是企業不可輕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