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分析信息應考慮哪些原則?
(1)客觀原則。要對信息作出客觀清醒的分析,必須拋棄主觀臆斷,排除各種幹擾因素。
(2)綜合原則。要把所獲得的信息通過比較選擇,按其內部的必然聯係,有秩序地排列成具有共同目的的有機整體。要抓住信息的主要屬性揭示其內在本質,同時也不忽視次要屬性,使之成為主要屬性的必要補充。
(3)濃縮原則。信息過盛時,必須及時處理篩去低效、無效的信息,否則,就會使信息中樞反應遲鈍。用精練的文字、簡明的公式、圖表表達信息內容則可起到濃縮作用,提高信息的密集度。
(4)開拓原則。在進行信息分析時要努力開發信息的潛在價值,通過舉一反三來增加信息的有用度。
14.信息加工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為了充分發揮信息的作用,必須提高信息加工的質量,在進行信息加工時,應符合以下要求:
(1)及時。為了保證信息的時效,必須強調加工的工作效率。由於客觀環境變化快,這就要求突出一個“快”字。信息傳遞快,經營決策快,就能取得較大的經濟效益。
(2)準確。經過加工後的信息資料,要真實地、準確地反映客觀實際情況。如果沒有準確的信息,就不能有效地利用,甚至把假情況當成真情況,造成決策失誤,把事情辦糟。
(3)係統。經過加工後的信息能全麵反映客觀事物活動的變化和特征,提高信息有序化程度,以便符合管理係統的要求。
(4)適用。正確的決策需要有用的信息;無用的信息就會變成噪音,幹擾工作的正常進行。
(5)經濟。信息處理方式及信息處理設備的選用,都必須符合節約原則,用最少的費用加工更多的、使用價值更大的信息。
(6)簡明。經過加工後的信息,應當是簡明、扼要,清晰,讓傳遞者、接收者便於理解。因此,加工的信息,應盡量提高其密集度,降低多餘度,提高清晰度,降低模糊度。
15.信息傳遞過程有哪六大要素?
信息傳遞一般是由以下六部分組成的,即:信息源→編碼→信息→信息傳遞渠道→譯碼→信息宿。
(1)信息源。即發出信息的單位或人。要有效地、迅速地將信息傳輸到信息宿,使對方能準確地、全麵地按要求接收,應注意以下七個方麵(即5W2H):
①何者(what),即發布或傳遞什麼信息。
②何為(why),為什麼要發布或傳遞這一信息,隻有明確目的才能抓住要綱。
③何人(who),由誰傳遞這一信息最恰當,人員選擇好就能提高信息傳遞的效果。
④何時(when),在什麼時候傳遞這一信息,定期或不定期,正常或突然。
⑤何地(where),地點必須選擇恰當。
⑥何度(How mvuch),傳遞信息的有關程度,如機密程度(分一般、機密、絕密等)、緊急程度(分一般、急、加急、特急等)及質量程度的數量如何,質的高低如何等。
⑦何法(How to),用什麼方法傳遞這種信息最佳,一般要考慮信息形式、編碼及信息傳輸渠道的選擇。
(2)編碼。這是一種特定含義的編碼,應按不同信息輸出的要求,選擇有效的信息載體,按不同的信息傳遞渠道選擇最佳的表達方式,信息表達或傳遞方式有語言,文字、電影、錄像、電視、圖表、密碼、旗語等。不同的形式就有不同的編碼。
(3)信息。傳遞信息的內容,必須真實、可靠、有針對性。
(4)信息的傳遞渠道。不同的信息有不同的傳遞渠道:①文字——報、刊、雜誌、彙編、書籍、產品目錄和說明書,報表等。②語言——麵對麵交談,作報告及利用廣播、電視、傳真、電話等。③電碼——用於電報或傳真電報等。④像——錄像、電視、電影、拍照、遙感技術、全息攝影等。⑤色——彩色錄像、彩色電視、彩色電影、彩色照片、全息攝影等。⑥光——激光技術等。⑦圖——不同的圖像可分別用錄像、照片、繪製、電視、全息照像、遙感等形式。⑧味——嗅覺、味覺等一般要當麵試驗,做廣告時大都以實物為主,並以試嚐、試用等相結合。
(5)譯碼。譯碼也就是將編碼信息進行變換,以便獲取其中所需信息的過程。信息接收者能夠按照發出信息者的信息的同義語接收,也就是你希望對方知道什麼而對方能完全按照你的要求了解及接受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