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目的性。信息的發出、傳遞、接收、加工,是直接為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的發展服務。
(5)連續性和流動性。在市場競爭條件下,市場商品供求、行情瞬息萬變,信息生成速度快,活動極其頻繁,因此市場信息的收集,傳遞、加工等必須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
(6)廣泛性。在商品市場上有無數的買者和賣者,而且買者和賣者的身份總是交替出現。他們既是市場信息的發出者,又是市場信息的接收者。因此,市場信息具有多信源,多信宿、多信道的特征。
(7)市場信息與其載體不可分性。信息實體是信息的內容,信息載體指反映信息實體的數據、文字、聲波、光波、電波等。現代的市場信息,不能脫離載體而存在。
6.人們獲得市場信息的實質是什麼?
人們通過對市場信息的收集、占用,可以減少對市場狀況認識中存在的不定度、未知度、疑義度、混雜度,而增加清晰度、明確度和把握性。
所謂不定度,是指人們對市場供求狀況認識中存在的不肯定程度,這是由於市場千變萬化,人們對其認識總是有一定的限度。人們獲得了市場信息,就意味著獲得了對市場發展變化和特征的一種認識,因而又相應地減少了對客觀事物認識的不肯定程度。所謂未知度,是指人們對市場狀況不知道的程度。人們獲得的市場信息越多,對市場狀況的未知度就越少,對市場供求規律的認識就更深刻。所謂疑義度,是指人們對市場發展變化和特征在認識上存在著疑問的程度。信息的功能就在於消除人們認識上存在著的某種疑義。疑義的減少直至消失,就取得了正確的認識。所謂混雜度,是指人們對市場發展變化的因果關係、主次因素,往往是難以區分的,存在著混雜程度。人們獲得了大量的市場信息,並經過由表及裏,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地研究分析,就能分辨出本質與現象、主要與次要,就能減少混雜度而提高清晰度,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製訂出切實可行的計劃來。
例如,一個企業要投產一種新產品,能否適銷對路,這個企業的管理者在認識上存在模糊不清的情況。當通過對市場的一番調查之後,獲取了大量的市場信息,並經過認真計算、預測,就可以做出適銷與否及投產與否的結論。因此,獲得的市場信息越及時、越全麵、越係統、越可靠,不定度、未知度、疑義度和混雜度的減少程度就越大,進行判斷,作出決定的把握性也越大。
7.信息收集的基本程序是怎樣的?
信息是決策的前提條件,在決策之前必須做好係統地、全麵地、細致地收集信息的工作。一般應按以下程序做好收集信息工作:
(1)製定信息收集計劃。第一,明確收集信息的目的。第二,確定收集信息的內容,應根據工作任務的要求來確定收集的內容。例如,企業要生產一種新產品,那麼就要對這種新產品有關的信息,諸如市場需求情況,人們的購買心理,原材料供應情況,企業的技術、設備及人員素質狀況,同行業的同類產品生產與銷售情況,投入產出的經濟效益的核算數據,等等,都要列入收集的內容。收集到這些信息之後,才能進一步研究、分析,權衡利弊,作出投產與否的決策。第三,選擇信息的來源,對於重點來源,應多花些時間、精力,以便收集到數量既多、價值又大的信息。第四,確定信息收集的方式方法,方法得當,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著手收集信息。首先,按預定的計劃要求進行收集。其次,由於客觀經濟活動不斷發展,外界環境變化也難以預料,因此,在收集信息時,要善於發現新情況、新問題,並追根溯源,進行追蹤收集。再次,隨時做好記錄,有些數字可隨時填入事先準備好的表格內。最後,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初步鑒別、篩選、整理、分類編排。收集信息的人員要虛心求教,態度誠懇,主動得到人家的幫助,並勤於動腦,盡量收集到數量既多,價值又大的信息。
(3)提供收集的信息資料。信息資料的形式包括調查報告、資料摘編、簡要彙報、情況彙總、統計報告、記錄整理,等等。具體采用哪種形式,應根據收集到的信息內容特點和加工方便及實際需要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