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市場?
市場的狹義概念是指商晶買賣的場所,如市集、交易所、貨棧、商場、商店群、超級市場、物資交流會等。市場是商品生產發展的產物,自從有了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以來,就出現了市場。我國古代把市場叫做“市井”,春秋時代的古籍就有“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原始市場的描述。由於社會生產勞動的分工,人們為了滿足相互不同的需要,就必須相互轉讓其勞動產品,即進行產品相互轉讓的商品交換活動。這就產生了市場經濟,所以列寧指出,哪裏有社會分工和商品生產,哪裏就有市場。
市場的廣義概念是指商品交換關係的總和,它反映社會生產和社會需求之間,商品可供量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之間,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買方與賣方之間,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廣泛的經濟聯係。按地區劃分,有農村市場、城市市場、國內市場、國際市場;按進入市場的不同商品分,有消費品市場和生產資料市場,兩者又可分為各種各類的商品市場;按交易環節分,有批發市場、零售市場;按在商品流通的地位分,有初級市場(產地市場)、集散市場、終點市場等;按社會性質分,有資本主義市場、社會主義市場;等等。
在資本主義社會以前,市場發展緩慢,它起著瓦解自然經濟,孕育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作用。到了資本主義社會,市場成為資本主義一切經濟活動的主宰。社會主義市場是在生產資料公有製基礎上的有計劃形成的,它具有實現生產者與消費者、買方與賣方之間的經濟結合,實現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調節商品生產以及綜合反映國民經濟信息等功能。隨著社會分工和商品生產的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在不斷擴大。
2.我國社會主義市場有什麼特征?
(1)我國市場是以生產資料公有製為主體的、為社會主義建設和人民生活服務的市場。
(2)我國市場是一個整體的統一的市場,打破了地區封鎖、部門分割、劃地為牢、各自為政的現象。
(3)我國市場是國家計劃指導下的市場。
(4)我國農村市場是最廣闊的市場,八億多農民在農村,我國農村是大有潛力的市場。
(5)我國市場是一個獨立自主而又對外開放的市場。
3.市場營銷觀念大體經曆了哪幾個階段?
市場營銷觀念是指導企業市場營銷活動的基本思想,也可以說是企業經營的思維方式。市場營銷觀念是隨著商品經濟和市場營銷活動的實踐而不斷發展的。它究竟經曆了幾個階段,眾說不一,少則三個階段,多則六個階段,下麵介紹五個階段的說法:
第一階段,生產導向觀念。20世紀20年代以前,社會產品供不應求,以生產為中心,表現為“生產什麼,就賣什麼”,“生產多少,就賣多少”,反正不愁賣不出去。企業的主要任務是增加產量,降低成本,而在銷售上用不著花費多大功夫。
第二階段,銷售導向觀念。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資本主義經濟雖然有所發展,但由於經濟危機,“生產過剩”,賣方市場逐漸消失,開始出現買方市場,企業之間競爭加劇。這就要求企業轉變經營觀念,把部分精力放在搞好銷售上,從而開始重視廣告、培訓推銷人員和疏通銷售渠道等方麵的工作。這種觀念確認了推銷的刺激作用,認為必須依靠推銷的刺激,才能促使消費者采取購買行為。
第三階段,市場營銷導向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社會物質財富增長較快,產品更新換代的周期越來越短。資本主義國家推行高物價、高工資、高消費的政策,促使消費者的需求和欲望不斷變化。這時,企業必須主動了解消費者現在和將來的需求,並采取措施影響和滿足這種需求,也就是“顧客需要什麼,就生產什麼”。這種觀念強調,企業一切計劃與策略應以顧客為中心,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基礎上,實現長期的盈利目標。
第四階段,社會營銷觀念。20世紀60年代以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消費者維護自身利益的壓力下,市場營銷導向觀念發展到社會營銷觀念階段。企業提供產品和服務,不僅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且要符合消費者和社會的長期利益。
第五階段,大市場營銷觀念。80年代以來,國際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國際貿易處於嚴重不平衡狀態。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開展國際營銷進入目標市場,光在產品、定價、分銷、促銷等方麵下功夫不行了,必須贏得當權者和有關集團的支持與合作,即把政治權力和公共關係(如政府對經濟幹預的加強,貿易保護主義等)這兩個因素考慮進去。大市場營銷觀念的中心點是:營銷人員對企業所處的營銷環境不隻是單純地適應和順從,而是可以施加影響的。這種營銷觀念打破了企業對營銷環境“不能改變,隻能適應;不能抵製,隻能順從”的傳統營銷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