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好吧,你來回答我的問題。我想知道你是想每天掙1.85美元,還是掙1.15美元,和你那些夥伴們掙得一樣多,就滿足了?”
“我一天真能掙1.85美元?我怎麼不是個值高價的人?我是一個值高價的人啊!”這一回,施密特明白了,而且顯得很有自信。
施密特為了得到1.85美元,必須按照要求幹活。
泰勒與他的同事們研究的方法是:
(1)從車上或地上,把生鐵搬起來需要幾秒鍾;
(2)帶著所搬的鐵塊在平地上走,每英尺需要多長的時間;
(3)帶著所搬的鐵塊沿著跳板走向車廂,每步需要多長的時間;
(4)把生鐵扔下是幾秒或放在堆上是幾秒;
(5)空手回到原來的地方,每走一英尺需要多長時間。
如果采用這種科學的方法對工人進行訓練,並把勞動和休息的時間很好地搭配起來,工人平均可以將每天工作量提高到47噸。而且負重搬運的時間隻有42%,其餘的時間是不負重的,工人也不感到太疲勞。同時,采用刺激的計件工作製,工人每天在達到47噸的標準後,工資也增加到1.85美元。
施密特進入實驗了,結果,施密特在第一天很早就搬完了47.5噸生鐵,當然,腰包裏放進去的是1.85美元。
於是,其他人也漸漸要求泰勒指導他們得到1.85美元的新工作的方法。但施密特是惟一一個堅持完成生鐵裝運實驗的人。
泰勒把這項實驗的核心內容歸結為4點:第一,精心挑選工人;第二,啟發工人,使之了解這樣做,對他們沒有損害,還可以得到利益;第三,對他們進行訓練和幫助,使之獲得完成既定工作量的技能;第四,按科學的方法去幹活會節省體力。
泰勒相信:搬鐵塊這種純體力工作也是一門科學,且這門科學還是很深奧的。事實證明,泰勒的想法是正確的。直到今天,他的這種管理方法依然得到廣泛的使用或效法。
知人善任:重用才華出眾的員工
有些管理者在任用員工時過於謹小慎微,總害怕員工做得不夠好,所以在處理一些重要的事務時,他們喜歡親力親為。美國著名的企業家錢伯斯認為,這些管理者總是在工作中想方設法減少員工的短處,而忽略了員工的長處。
對於有才華的員工,管理者更應看重他的長處,並且要學會因勢利導,讓他的才華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錢伯斯認為,要做到這一點,惟一有效的方法就是重用有才幹的員工,否則就是極大的浪費。
亨利·福特就很善於用人,在必要的時候,他總是重用優秀的員工,讓他們的價值在工作中得到真正的體現。
曾經,福特公司在準備生產新型的T型汽車時,卻意外地被底特律的韋恩公司挖了牆腳,他最出色的兩名助手被對方搶了過去——法蘭德斯與伍德林格。福特非常生氣,但是,他並沒有立刻去尋找同樣優秀的人才,而是大膽地提升了一些年輕的員工,最終公司還是如期生產出了T型汽車。
其中有一位年輕的工程師,就是阿爾巴頓·康。同時,這位年輕的工程師在福特的重用下,還幫助福特順利實現了93分鍾生產一輛汽車的世界記錄。
為了實現93分鍾生產一輛汽車的目標,一次,阿爾巴頓·康試探性地問福特:“是否可以將工廠設計成長260米、寬75米的四方形的4層樓結構?”
福特對阿爾巴頓·康相當信任,於是很爽快地答應了他的提議。
“玻璃要占總建築麵積的七成。”阿爾巴頓·康說。
這似乎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想法,但是福特在稍加思索後,便稱讚他的創意很獨特。他說:“機械廠設在另一邊,是一棟玻璃屋頂的一層建築。此外,總廠與這棟玻璃屋頂的機械房在天井中有鋼梁相通,上有吊車。這樣,製造完成的引擎或變速器就可以利用吊車搬到總廠了。”接著他又說:“總廠四樓全樓麵的天井也要加裝吊車。法蘭德斯先前所說的重力傾斜方式的生產流水作業台是一定要建成的。”
阿爾巴頓·康回答說:“是的,這樣成品就可以由高處向下自然滑動,人則可以不動,隻要產品移動就可以了。”
很快,福特93分鍾生產一輛汽車的秘訣就誕生了。
福特公司的成功,不隻要歸功於員工的優秀與他們的敬業精神,更要歸功於福特的知人善任,讓員工的才能在工作中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讓他們的成就感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