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顧客反饋(包括對顧客滿意程度和不滿意程度的測量結果及顧客抱怨等);
③過程的業績;
④產品的符合性(指符合顧客、法律法規和自身要求等);
⑤糾正和預防措施的現狀、改進的結果;
⑥以往管理評審所確定的措施的實施情況及效果;
⑦可能影響質量管理體係的各種變更(如出現了新技術、質量管理理論、相關法律法規變化,組織產品、工藝、組織結構、財務狀況等的變化而導致質量管理體係的變更);
⑧由於各種原因而引起的有關組織的產品、過程和體係改進的建議。
6.6.5管理評審的實施
進行管理評審,應圍繞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3個方麵確定。不同的管理評審目的和要求,評審的內容應有區別。通常的評審內容可采用提問式,主要提問如下內容:
①質量方針是否被組織全體員工所理解、貫徹?
②組織的質量目標、質量活動是否充分體現、貫徹了質量方針?
③質量方針與經營戰略、規劃、目標市場、營銷策略是否協調?
④質量方針是否有特色並起指導作用?是否有利於提高產品競爭力,樹立良好的組織形象?是否充分體現了相關方的期望?
⑤質量目標是否先進合理?是否已自上而下展開,形成了支持保證係統?
⑥質量管理體係是否健全?運行是否正常?目前處在什麼樣的狀態和水平?因其運行,組織所得利益和所承擔的風險如何(包括產品責任、成本、市場等風險)?
⑦質量管理體係和組織內部環境,包括組織領導的態度和風格、組織結構、管理製度、專門管理係統等是否協調?
⑧質量管理體係是否滿足ISO9001標準要求?
⑨質量管理體係是否充分利用了組織資源,尚需投入或削減哪些資源?是否充分發揮了組織實力?組織實力在哪些方麵尚需通過質量管理體係的完善得到加強和挖掘?
⑩質量方針、質量目標和質量管理體係的總體效果如何?
6.6.6管理評審的輸出(結論)
1.質量管理體係及其過程有效性方麵的決定和措施
組織對現有的質量管理體係及過程的有效性提出改進的決定和措施。如:明確過程接口職責的劃分,需修改現有的“不合格品控製程序”,需增加一些作業文件等。
2.與顧客要求有關的產品的改進決定的措施
包括顧客規定的要求(不僅是對產品本身也包括對產品交付和交付後活動的要求),顧客雖未明示,但產品的規定用途或已知預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也包括法律、法規的要求。
管理評審可能導致與上述3項要求有關的產品的改進。如某油漆廠生產的絕緣漆所含二甲苯超標,必須進行改進。
3.資源需求的決定和措施
組織應針對內外部環境的變化考慮自身資源的適宜性、充分性,以及改進所引起的資源需求。如:設計人員能力不能滿足工作需要,需要對現有人員進行培訓,並招聘一些專業人員;組裝車間的試驗台不夠,需購買一台新的試驗台等。
6.6.7管理評審報告
管理評審的輸出應形成記錄,如“管理評審紀要”或“管理評審報告”。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
①評審的目的、依據和範圍;
②參加評審的人員及評審日期;
③管理評審的結論;
④評審的主要內容、存在的問題及整改要求;
⑤需要持續改進的主要方麵及改進措施。
6.6.8管理評審的後續工作
①責任部門及責任人員對管理評審提出的問題及整改要求進行整改。
②質量工作主管部門組織對整改結果進行跟蹤驗證,並記錄驗證結果。
③對富有成效的改進,涉及文件的更改時,應對原有的文件進行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