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確定必要的標準
即確定出對所確定的問題點進行分類的標準,從中選擇出對組織影響大的問題點來考慮製定組織的質量目標。常用的標準如下:
①質量方針(與質量方針實施直接有關的問題點);
②上一級的質量目標(對完成上一級質量目標有影響的問題點);
③上一期的質量目標(上一期所確定的質量目標未能完成的問題點);
④分期的質量目標(雖然已完成上一期所確定的質量目標,但該目標若是分期實施,則應考慮下一期的質量目標)。
(3)搜集必要的事實與數據
根據(1)、(2)確定的範圍和標準搜集必要的事實和數據,以確定各種問題點的具體內容、嚴重程度及影響範圍,為評價、選擇問題點提供依據。
(4)確定問題點
即根據評價結果選擇出最主要或最重要的問題點。凡是涉及質量方針及上一級質量目標的內容的問題點,一般都列為重點。部分問題雖然與質量方針及上一級質量目標的內容相關不大,但對組織或其下屬部門、班組、個人的工作影響很大,也應列為重點。
(5)根據問題點製定質量目標
根據所確定的主要問題點,提出具體的質量目標。
3.製定質量目標應避免的誤區
一種是經過努力不能達到的目標。好高騖遠的質量目標,雖然很光彩,但如果達不到,就會打擊員工的積極性。隻有那種經過努力方能達到的質量目標,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另一種是經過努力才能穩步保持的目標,沒有繼續列作質量目標。有些質量目標經過多年的努力已經達到相當的水平,從目前的經濟、技術水平考慮很難再提高。但如果不努力,該目標也不一定能保持。
3.6質量手冊的編寫
3.6.1概述
1.質量手冊的形式
質量手冊是規定組織質量管理體係的文件。組織建立質量管理體係時,必須編製質量手冊。為了適應組織的規模和複雜程度,質量手冊在其詳略程度和編排格式方麵可以不同,隻要能把組織的質量管理體係描述清楚就可以。常見的質量手冊形式有以下幾種:
①程序文件的直接彙編;
②一組或一部分程序文件;
③針對特定設施、職能、過程或合同要求所選擇的一係列程序文件;
④多份文件或多層次的文件;
⑤刪減附錄的隻含通用性內容的文件;
⑥可以獨立應用的或是其他形式的文件;
⑦基於組織所需其他多種可能的派生文件。
一般來說,不同組織的質量手冊可以按以下方式來處理:
①中小型組織或產品簡單的組織可以將質量手冊和程序文件合一,即在質量手冊中闡述質量管理體係要素時,對與該要素有關的職責、權限、程序、要求一並寫出;
②大型組織或產品複雜的組織,可以將質量手冊與程序文件分開編寫,即質量手冊隻闡述質量管理體係要素的原則性要求,具體的要求以及職責、權限、程序等則在程序文件中闡述;
③將上述兩種方法結合使用,即對一般的質量管理體係要素按第一種方法編寫,對重要的、特殊的要素則按第二種方法編寫。
2.編寫質量手冊的目的
組織編寫和使用質量手冊的主要目的如下:
①貫徹組織的質量方針、程序和要求;
②使組織的質量管理體係有效地運行;
③提供更好的控製方法,促進質量保證活動;
④作為質量管理體係審核依據;
⑤當情況改變時,保持質量管理體係及其要求的連續性;
⑥按質量管理體係要求及相應方法培訓人員;
⑦對外介紹其質量管理體係,證明其質量管理體係與顧客或認證機構要求的質量管理體係標準相符合;
⑧在合同情況下,證明質量管理體係符合選定的質量管理體係標準。
3.質量手冊的常見結構
(1)封麵
封麵應清楚地表明組織名稱、手冊標題、手冊發行版次、文件發放控製編號、文件編號和生效日期等。
(2)批準頁
即組織最高管理者簽名的“質量手冊發布令”。
(3)手冊目錄
列出手冊所含各章節名稱。
(4)手冊說明
說明手冊適用的產品和生產該產品的組織領域或區域、手冊依據的標準等。
(5)發放控製頁
用發放記錄表的形式說明質量手冊的發放情況和分布情況。
(6)術語和定義(如需要)
為實現對質量手冊內容理解的一致性,必要時應對組織特有的術語進行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