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這裏專指漂亮的女子。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陷入“溫柔鄉”而不能自拔,就會造成於國於公於家於身都不利。聲色犬馬,皆人之欲,聲則為首。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悅耳的聲音不僅對心理,而且對生理都會帶來益處。這個道理可以說是老少皆知。
唐玄宗李隆基,文治武功,精通音律。他在位二十餘載,嘔心瀝血,且喜塞外風清萬裏,民間粟賤三錢,太平世界,勝於貞觀之年。於是,他便將年號開元改為天寶,每日笙歌宴樂,快慰平生。在宮廷宴樂中,他發現跳霓裳羽衣舞的楊玉環非但有傾國傾城之貌,而且藝術稟賦極高,便將她納為貴妃。
李隆基從此不早朝,與楊玉環日日遊宴。春暖花開,他們到驪山踏青。唐明皇在華清池賜浴,以此地特有的溫泉水,洗盡楊玉環的民間凝脂,使之具有貴族氣息。
在漁陽節度使的安祿山造反,危及皇帝生命安全的關鍵時刻,楊玉環挺身而出,甘受白綾,做安史之亂的替罪羊。她與唐明皇訣別,唯一的要求是把她葬在梨樹之下。她以自己的死,換來了禦林軍繼續前進。
數年之後,安史之亂平息,但唐朝從此由盛而衰,曆史發生重大轉折。李隆基下野,立太子為皇。失去皇帝的權力後,人性在他身上複歸,愛情變得更加貞潔起來。他日夜思念楊玉環,檢討荒淫誤國,以及往日種種過失,浩歎人生不能兩全。
常言道:英雄難過美人關。人生中總會要經過幾道關,如金錢關、權力關等,而美人關就是其中的代表。能否過好這些關,就看一個人的素質如何及品性如何。品德高尚的人,素質較好的人,一般來說都能過好金錢關、權力關和美關等;但也有一些意誌薄弱的人,思想素質較差的人,一般來說是難過這些關的。我們不反對男女之間的正常來往和正常相處,同時,我們也反對那種隻要把男女放在一起就視其為關係不正常的偏見。
關於欲念上的事,一個人絕對不要跌入其中,否則,一味貪圖享樂,便會墜入萬劫不複的深淵而不能自拔。一個人應該有自製能力,抗拒欲念的誘惑。
男女之間的正常關係是有一定界限的,一旦超過了正常的界限就是不正常的關係。如有婦之夫、有夫之婦的男女,出現了第三者插足,出現了婚外情、外遇等現象就是不正常的關係。尤其那些好色之徒、色狼或賣淫嫖娼者,更是思想品德敗壞的人。如果把這樣的人將其男女雜之以處,就一下子可看出他好色的本性。對於那些思想品德好的人來說,把他們放到這樣的環境中,他所反映出來的是能夠很恰當和諧地處理好男女之間的正常關係,他們絕不會因“好色”而自毀前程、重重地摔一跤的。所以,識人——采取“雜之以處而觀其色”是為上策。
(第三章)諸葛亮觀人法
問之以是非而觀其誌
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
谘之以計謀而觀其識
告之以難而觀其勇
醉之以酒而觀其性
臨之以利而觀其廉
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製,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
這是《三國誌》中對諸葛亮的評價,翻譯成現代文大致的意思如下:
諸葛亮作為蜀國的丞相,安撫百姓,教化民眾,淨化民風,整頓官製,對人開誠布公。同時即使對和他有矛盾但對國盡忠及時行善的人,諸葛亮也一定會獎賞他;犯法或懈怠事務的人即使是最親近的人也會懲罰他;犯了錯誤,認識到了錯誤,並加以改正的人,即使犯錯再重,諸葛亮也會原諒他。挑撥離間的人即使導致的後果再輕,也一定把他斬首示眾;做的好事再小,諸葛亮也會獎勵,做的壞事再小他也會懲罰犯錯的人;平常的事情要求做得又好又快,什麼事情他都追根溯源,凡事都求個明白不喜歡弄虛作假。蜀國的人都害怕諸葛亮但又都敬愛他,一些人曆經了嚴酷的刑法但卻沒有抱怨,這都是諸葛亮勸人向善,以心換心的結果。諸葛亮真可以說是治國的良才,管仲、蕭何等人也難以和他相比啊。